看懂成交量背后的逻辑,成交量经典解读

写在前面的话——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都有所了解,我讲技术分析,从来都不是直接去讲方法,而是要从底层逻辑和工作原理的去讲,这是因为如果只去讲方法,当然很快能掌握,但股市千变万化,一种方法是不可能适用于任何行情之下的,照猫画虎去做,虽然有可能很快就能上手,如果运气好,赶上适当的行情,也能很快赚钱,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如果交易次数足够的话,任何的技术分析方法,最终的盈亏比都会接近于50%。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过我自己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上次也提到过的,平时写东西的时间少,主要是由于我要在商品期货中盯盘,我所有讲过的方法,都在期货这种可以日内交易的品种中做过实验,比如我曾经以2万元本金专门用于实验,在小周期级别里,严格执行买卖点策略,第一天的行情比较适用于这个方法,结果赚了接近10%,第二天行情变了,我用同样的方法,依旧严格执行策略,结果反复打脸,当天又亏了差不多10%。多次的实验,结果都是盈亏参半的。不同的方法,可能对于盈亏的幅度有变化,但最终都会回到接近于原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所有的技术指标,就算用到极致完美,也不过增加50%的胜率。

其实在好多年前,我就曾对指标进行程序交易回测,得出了这个结论,当时我在网上找,甚至花钱买了很多所谓的很牛的指标,甚至有的号称可以达到100%胜率,经过测评后,最终发现都是套路,任何指标只要改改条件,即便测不出100%,也至少都能维持非常高的胜率。但如果完全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测评,大多指标的胜率都在40%以下,能够高于40%的凤毛麟角。当然如果只看胜率,其实并不公平,还得看赔率,那些在30%-40%左右胜率的指标中,其中不乏赔率很高的指标,也就是说,平均下来,做10次交易,得有7次失败,但那3次成功所赚的钱完全可以覆盖掉7次失败的亏损,但问题是,别说7次了,连续3次失败,你还能坚信它能赚钱吗?一旦有所怀疑,操作就会有所迟疑,这样一来,那30%的胜率都可能无法保证了。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最终可能就来了这么一句:什么垃圾指标?把责任推给指标,甚至推给技术分析。岂不知,原本你在使用它之前,就给予了它过高的期望,在使用中又会被自己的主观判断所影响,做不到严格执行,在使用后,不仅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却要把责任推给技术指标,甚至变成了技术分析无用论者,大家说,这样的人凭什么不亏钱呢?

想当初,我相信很少有人像我这么沉迷于指标,我自己也会编程,曾经为了一个小小的显示价格的功能,不断的编,不断的测试,最终写出了5行代码,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共花费了4个小时之久。然后每天的工作就是下载指标,然后拆解、改编、优化等等一系列操作。这种沉迷的好处是,我真的从指标中,收获了很多指标背后所蕴含的交易理念和技术战法,我也想找到一个牛X到暴的指标,那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在股市中舒舒服服的赚钱了。但最终,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几乎所有的自编指标,都是把各种经典指标的原理,通过一些规则和方法进行重新的组合,以求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但虽然可以达到了这个效果,却出现了新的短。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按下葫芦起了瓢,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样,我才终于想通了,既然自编指标都来自于经典指标,那我干嘛还要舍本求末呢?所以才转而去专攻那些经典指标,深度的去剖析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所传达出的投资理念和交易策略。

而多年后今天,我在头条中再次重新梳理这些内容,把它们汇聚成一篇篇的文章,目的无非是吸引一些爱学习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也接触了很多股民。我国的股民啊,是真的苦,因为“艹 古”就是苦,哈哈开个玩笑。但不得不说一句,这种苦有时是真的活该苦,自己懒得学,只想捡现成的。我拿你当同好,你却拿我当个荐股的,我希望你学好了,你却主动拿分成来绑架我。对不起,这事,我不干!

好了,闲话少叙,咱们书归正传吧。前两篇文章,我们的内容主要解决的是成交量是什么和为什么要研究成交量的问题,根据2W1H的结构原则,既然阐明了What,知晓了Why,那么现在就要是着手解决How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几何图形有点、线、面、体四个基本元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反过来说,包围着体的是面,面面相交形成线,线线相交形成点。我们也可以把成交量类比成几何图形,单根K线对应成交量或者一段时间内成交量的变化特征好比就是点,成交量的变化趋势与价格的关系好比是线,不同时期成交量的比较,好比是面,所有股票的成交量汇聚起来就形成了大盘的成交量,这就好比是体。所以虽然成交量和几何图形并无直接关系,但其结构却完全相同。所以下面我也会以四个部分分别讲解如何去分析成交量,由于篇幅有限,本篇估计只能讲完第一部分。

一、成交量的表现形式

我们经常会听到比如,今天大盘是放量上涨,或者今天某只股票缩量下跌等等这样的话,这其中所谓的放量和缩量就是成交量的表现形式,它所表达的是当前周期的成交量变化。这与几何图形中的点很类似,但这个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而是一个相对的点。比如一只股票在分时图上去看,当天凡是上涨的阶段,都是放量的,凡是下跌阶段都是缩量的,但一天下来,它的整体成交量相较于近期相差并不大,那这算不算放量呢?如果是在日线级别看,不算,但如果在小级别的K线图中去看,总会找到小级别K线对应的成交量是放量的。又或者说这一周时间里,日线级别成交量都要高于近一阶段,但这5个交易日之间的成家量相差却不大,这算不算放量呢?当然算,因为至少在周线级别去看,这一周是放量的。也就是说,不论是放量还是缩量,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周期的,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值,指的是当前的周期与近阶段成交量对比的变化。尽管如此,相应成交量的变化却不是在所有地方都有意义的。咱们就具体讲讲。

1、缩量

当前的成交量明显低于近期的成交量,就可以定义为缩量,但这其实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所谓的明显低于,到底是指低多少呢?而且近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其实都没有明一个明确的标准,成交量就不是一个需要细看的指标,只能去粗看,大略的看。从另一个角度去说,缩量是指市场成交量极为清淡,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于后市的走向,观点十分一致,当然这里又分为一致看空和一致看多,如果大多数人看空后市,那么买入的人就少,所以缩量。反过来说,如果大多人数看多后市,卖出的人就少,同样会造成缩量。

很多人喜欢将放量上涨,缩量下跌定义为强势行情的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有效。比如在牛市初期,大多数人喜欢看到大盘放量上涨,这是因为大量增量资金涌入,在多空交锋中,多头占据上风。但如果行情运行到中期时,再放量就有问题了,此时,缩量才有利于大盘积聚新的上升动能,因为成交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能量,过度消耗势必会造成能量衰竭,从而使行情过早的结束。这也好理解,当市场消化了那些增量资金时,也就是说,那些资金都已经充分建仓后,那些热点股票的筹码,将会大面积锁定,这样一来,成交量自然会减少,而这种缩量不仅不会影响行情发展,不会引起市场下跌,反而会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加入其中,推高股市。

但如果此时是缩量下跌的,那说明行情的价格吸引不来新的增量资金,那么投资者必须坚定出局。很多人都说机会是跌出来的,但真的跌了,你不仅不会当它是机会,反倒会发生恐慌,从而交出筹码,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的缩量下跌说明买的人少,行情不吸引人,那么怎么才能吸引人呢?挖坑啊,不挖坑哪来的机会。而此时如果你手握筹码,这个坑,你可是从头吃到尾的,你有多强大的心脏,也不免打鼓啊,结果打到最后,跌到最深处,你实在承受不住了,要割肉了,此时那些持币的人终于迎来了机会,欣欣然的接下了你这带血的筹码,成交量大幅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股票在上涨一段时间后,涨不动了就横盘或者阴跌一段时间,然后会突然出现放量大跌的情况,谁在买,谁在卖?这回大家都清楚了吧?所以,与其在深跌后才割肉,不如早早出来,等待机会。

那么如果缩量上涨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买的人多,但卖的人少,此时应该坚决买进,坐等利润,等到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时,再卖出,让利润落袋。这怎么理解呢?吸引人的手段不仅仅是下跌,还可以是上涨,当然,上涨能够吸引的人群和下跌的并不是一类人。在股民这个群体中,由于每个人的操作风格不同,有人喜欢追涨,有人恐高,有人喜欢抄底,有人在底部恐慌。上涨会吸引的人群大多是恐高者,恐高者大多数其实是喜欢抄底的。当行情缩量上涨时,恐高之人一直幻想着行情能跌一跌,给自己一个上车的机会,左等它不跌,右等它不跌,急死个人啊,最后他终于等不下去了,瞬间从恐高者变成追高者。这里注意啊,是追高,不是追涨,追涨者早就上车了。这样一来,行情在高位放量,也就意味着追高者在高位,接下了很多烫手的筹码,而放出这些筹码的得利者,你觉得他们还会发善心回来帮你解困吗?从此,那些接盘侠们,就站在高岗上,向下望啦。

我觉得此刻可以用一首歌来表达,张惠妹的《站在高岗上》:

……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

郎在岗上,等红妆呀喂

……

你站在高岗上,远处望

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

这首歌,这歌词,虽然这是首情歌,但好像句句都唱到接盘侠的心坎里了,所以我觉得把它定为《接盘侠之歌》都可以了,实在是太应景了。

股市不是慈善机构,而是战场,这虽然是对失败者的调侃,但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可悲之处,就是因为他们的贪婪和恐惧,总想着利益最大化,到头来却变成了亏损最大化。看到缩量下跌,以为是跌不动了,随即冲进去,最终熬不住,在最深处割肉离场,刚卖就大幅拉升。看到缩量上涨就以为是涨不动,想等着跌下来捡便宜,结果就是不跌,上涨过程中犹豫不决,当终于等不及决定追买时,行情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刚买完就大幅下跌,做了接盘侠。但是不是所有的缩量下跌和缩量上涨都是这样的结果呢?那可不一定,这本身是一种逆向思维,所以才会逆市场而动,但顺与逆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把它当作为唯一的标准来操作,死的一样会很惨。

2、放量

放量,是指当前的成交量明显高于近期的成交量,它表达的是多空双方的分歧逐渐加大,一部分人坚定看空,而纷纷卖出股票,另一部分人坚定看多,而大量买入股票,从而使得成交量上升。其实看了上面的讲述,我们也能了解到,放量一般都出现在市场趋势发生转变的节点上。不过相对于缩量来说,放量是有可能存在虚假成分的,很多人说,技术指标有很多骗线,而成交量就不会骗人,他们只说对了一半,只有缩量才不会骗人,放量是非常容易骗人的,因为为了制造虚假的繁荣,很多控盘度很高的主力庄家,利用手中的筹码,大笔的左右来回对敲,制造出巨量都不是难事。

放量还可能出现在上涨初期持续出现,多空双方的交锋,并不会总是一撮而就的,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趋势是不容易形成的,但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打破,也就是说会有一定的延续性。趋势不容易形成就是因为多空在交战,放量上涨说明多方占据优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优势会带给行情一定的持续性,也能有效的增强多方的信心。这其实是一个顺市场而动的分析标准,顺与逆之间的转变,其实并不是来自于人为,而是遵循着自然规律。

古代战争中,经过惨烈的交战,一方胜利后,一般不会大兴土木,大搞基建,而是多采用与民休息的政策,因为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比如汉朝的历史,楚汉争霸后,民生凋敝,汉朝建立之初,汉高祖推行的就是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文帝汉景帝延续这个政策,并加以发展,而后开创了文景之治,国力大幅提升。到了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才有汉武盛世,可以说汉武帝功绩虽高,但文帝景帝给打下的坚实基础可是功不可没的。不过由于长期过度的穷兵黩武,国力衰退,前朝积蓄挥霍殆尽,到了武帝晚年时,为了挽救经济,又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民生政策。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继续推行休养生息,到了汉宣帝时期,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极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这才有了昭宣中兴,并且随着汉匈战争的告一段落,还发出了时代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月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自然规律始终有效,汉元帝懦弱,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成帝好女色,汉哀帝断袖之癖,最终迎来了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自此西汉灭亡。而东汉的历史,也都差不多,经过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又开启了新一轮开疆扩土,四夷宾服的鼎盛时期,但仍旧逃不过盛极而衰,桓灵之乱后,还是迎来了群雄逐鹿,三国并立,曹丕篡汉,东汉灭亡,最终三分归晋的结局。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历史,你会发现有很多偶然事件会出现,但这些偶然却又都在必然的范围内,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一直都是贯穿于整个发展的历程中。如上图所示,这样一个简易的两汉历史脉路图,像极了一只股票的运行轨迹,经历了上升5浪,达到极致,再经过下跌3浪,最终三分归一统。有趣的是,就连曹丕篡汉这种偶然事件,都成了必然事件中,下跌2浪的反弹浪。如果把一只股票每天的涨涨跌跌都看作是偶然,那么股票的整体走势就是必然的。而成交量在这其中,就可以看作是促成这些随机事件发生的要素,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二、成交量的细节

从整体上讲,成交量只有缩量和放量两种表现形式,虽然说成交量要粗看,但一些细节还是应该注意的,所以我们要讲一下缩量和放量中的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类别。

1、天量

天量也可以称为巨量,是指一段时间出现的巨大的成交量,当然这里要注意,所谓巨大,仍旧是一个相对值,是成倍与近期平均成交量的存在。如果天量出现在底部区域,则表示后市有较大的机会,这也是主力庄家发出进攻信号的常用手法,目的就是引起投资者注意,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帮助主力抬轿,一起推高股价。这其中,虚假的对敲量一定是存在的,但并不会太多,因为在底部放量的股票,大多是经历了长期的阴跌,或者短期的急跌,这些股票的持有者,要么是长期套牢盘,要么是短期被深套,都是非常急于脱手的,所以但凡有一些异动,他们就拿不住了,早早的交出了筹码。并且那些喜欢追涨的持币者,见到股票有异动,也经常是一拥而上的,并不是需要主力费太大的劲。

在一轮强势的行情中,放量本身是有助于行情继续向上的,但此时的放量应该是温和放量才是比较健康的,也就是说,随着行情上升,看多者和看空者不断的交锋,也在不断地交替转化,换手率很高,但始终多方比空方占据优势,这样的放量是健康发展的表象。但如果在一大段上涨的后期突然放出天量,那么投资者就要注意了,通常这是行情见顶的信号。而那些高位的看多而买入者,多半也会成为接盘侠。

2、地量

明白了天量,地量也叫好理解了,它是指一段时间,出现的极小的成交量。这支股票犹如被市场抛弃,买方极少,卖方由于被深套到麻木,也没有太多的卖出意愿,波动率很低,仿佛一潭死水。此时地量出现,在地量出现之后,很容易会接着天量,这依然是符合否极泰来的规则,行情冷到极点,也就意味着很大可能会转为上涨的行情。不过这里要注意,任何的变化都要有个契机,地量的分析,不能只看成交量,还应该结合市场趋势、技术分析和市场热点的方面进行综合的判断。如果没有契机,一潭死水就永远都是死水,再小的量都没用。

如上图所示,地量后的天量,如果横向比较,并没有高位天量的成交量大,但相对于地量来说却是成好几倍的存在。所谓的天量就是相对于近期而言,极致的放量,而地量则是相对于近期而言,极度的缩量。

3、堆量

堆量也是放量一种形式,但它的运行特性是周期长,增长缓慢。它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成交量长期缓慢的逐渐增大,再逐渐缩小,在K线图中,看上去类似一个小土堆的形状。这也是主力想要拉升之前惯用的手法,此时主力的目的是吸引一定的投资者帮助抬轿,但又不能吸引太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主力自己也在通过交易,吸取筹码,积蓄能量,所以才把成交量做的看起来不是那么激烈,而是很温和的走。堆量做的越完美,越漂亮,后期出现较大行情的几率就越大,如下图所示。

但如果堆量出现在顶部区域,说明主力不想玩了,但又不能快速出货,所以选择这种温和的方式,缓慢进行,同时吸引接盘者稳定的接住,让他们误认为是上涨中继而不愿意放手,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不同主力之间的接力,如下图所示。

好了,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篇我们继续讲如何分析成交量后半部分的内容。那么大家敬请期待吧。

看懂成交量背后的逻辑,成交量经典解读

什么是接盘侠啊?

该词常用来形容说某些女孩子年轻时候很喜欢玩,喜欢浪漫,情调,会玩的帅哥,随随便便就和他们发生了关系,却对那些喜欢自己,但是不善言辞,长相普通的男孩不屑一顾。

但是随着自己年纪慢慢大了想收心了要嫁人了,就又想起了那些老实踏实会过日子的当初不屑一顾的男人了。对于接纳这种女人的老实的无辜的男人们,我们统称他们为“接盘侠”, 意为别人抛出的盘,他接了下来。这种情况也被大家称之为“喜当爹”“备胎” …

扩展资料:

该词最早起源于股市交易。原意识对那些为买进庄家出货的股票,后成为捡别人二手货的谑称。在游戏界存在地精商会,为了炒价或者抛售材料,编出各种谣言欺骗普通玩家去抢购商品或材料,这些被忽悠的玩家也是“接盘侠”,接受别人的烂盘,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为如今的网络释义。

网络上多用接盘侠来调侃那些面对异性胆小,摇摆不定的人;有时也用作自嘲;通常会和喜当爹同时使用。

   

看懂成交量背后的逻辑,成交量经典解读

什么是接盘侠?

接盘侠是网络用语,意思是指女的放荡不羁的行为受到伤害后,接受女的这个行为的男生,称为接盘侠。

接盘一词最早起源于股市交易,意指买进庄家出货的股票。法律上称为承诺,是交易的一方无条件同意对方在发盘(实盘,递盘,还盘)中提出的全部内容和交易条件,并愿意按照这些条件订立合同的一种肯定表示。

扩展资料:

其他流行语:

1、高富帅,在港澳台的网络语言中的类似词语为“三高男”。对应于“矮矬穷”,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既长得高、长得帅、又有钱,与“男神”有部分重叠。

2、冷无缺,网络流行词,是“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的缩略形式。常用来形容没有梦想、没有爱的人。在精灵宝可梦的对战中,泛指使用热门强大的宝可梦的人。

3、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网络流行语,该流行语来源于2011年11月14日新浪微博网友“苏隐衡”发表了一篇微博,配图为一篇端午节由来的小学作文节选照片。该篇文章援引其中的一句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短时间内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看懂成交量背后的逻辑,成交量经典解读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