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前景分析,海通2020策略

核心结论:①A股估值水平周期波动,当前PE/PB、股债收益比、风险溢价率等指标均处于周期底部。②A股每3-4年出现一个低点,背后是经济周期轮回,当前经济正走向复苏早期,A股趋势向好。③稳增长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优先关注高景气成长,如数字经济 新能源。

股市的周期性规律

近期市场受疫情扰动有一些波折,但我们认为当前稳增长政策仍在加码,10月以来的年内第二波行情仍在途中。看的更长一些,周期视角下A股当前的性价比很高。

1.A股估值的周期轮回

A股估值水平周期波动,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从历史来看,A股估值水平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005年以来全部A股PE(TTM,下同)和PB(LF,下同)估值波动幅度较大,并且中长期视角看,A股估值整体趋势下降,但就中短期而言,A股估值依然是均值回归的,2005年以来PE和PB中枢分别为21.4倍和2.4倍。就目前而言,截至2022/11/25全部A股估值已经回落到历史较低位置,PE/自05年来自下而上分位数仅为16.8倍/28.8%,PB/自05年来自下而上分位数仅为1.6倍/8.0%。行业层面,A股多数行业估值较低。从PE估值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4个行业PE自05年来分位数低于50%,其中17个行业更是低于30%;从PB估值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7个行业PB自05年来分位数低于50%,其中21个行业更是低于30%。因此,当前A股估值已经较低,周期规律下,未来A股和多数行业的估值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A股相对估值同样会均值回归,当前均处于历史底部。除了PE/PB绝对估值之外,A股风险溢价和股债收益比两个重要的相对估值指标也是均值回归的。首先,从股债收益比看,截止2022/11/25,沪深300股息率为2.8%,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83%,两者比值为0.99,已经远远超过历史均值水平0.63,处于2006年以来比值从高到低的1%分位,说明目前A股股息率吸引力较大,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股权资产的性价比更高。其次,从风险溢价看,我们以1/全部A股PE-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股市风险溢价的衡量指标,2005年以来历史数据显示这一指标存在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当前A股风险溢价率为3.13%,远高于2005年以来均值1.81%,处在2005年以来从高到低24%分位数,离历史均值 1倍标准差即3.45%很近了。

A股估值分化也存在周期性,当前国企估值偏低。除了绝对和相对估值,近期市场对A股估值结构、尤其是国企民企估值分化的关注度较高,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引发了市场对国有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较低的讨论。我们分别以中证国企指数和中证民企指数来代表两个群体,当前中证国企指数PE/成立以来分位数仅为11.0倍/16.4%,而中证民企指数为38.3倍/44.8%。从相对变化来看,就中长期而言,A股国企估值相对民企趋势下滑,但并不代表没有周期波动。当前中证国企指数估值/中证民企指数估值处于周期底部,A股国企的估值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估值与基本面密切相关,若要提振估值,则需要提升国企上市公司质量,这也是易主席提到国有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2.A股走势的周期轮回

A股整体的周期轮回:每3-4年出现一个低点,背后是经济周期轮回。回顾A股2005年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A股每隔3-4年会出现一次大的底部。以投资者最为熟悉的上证综指刻画,05年以来分别有05年6月、08年10月、12年12月、16年1月和19年1月五次历史大底。如果改用沪深300或者万得全A指数刻画,五个底部的时间与上证综指刻画的结果也基本一致。这3-4年一次的市场周期轮回和实体经济3-4年一轮的库存周期吻合,股价往往同步或者略领先于库存周期见底。我们用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这一指标刻画库存周期, 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共经历了5轮完整的库存周期,这五次库存见底的时间分别为06年6月、09年7月、12年12月、16年7月和09年11月。历史上看,库存周期平均一个轮回历时39个月,其中上升和下降周期平均持续21个月、18个月。本轮库存周期始于2019年11月,高点出现在2022年4月,根据历史上库存周期平均持续时间推断,本轮库存周期或将于23Q1见底。

投资时钟视角下经济正走向复苏早期,A股趋势向好。将经济周期判断落地到资产配置时我们运用投资时钟理论(《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一书中有详细解释)。按照改进版的投资时钟分析,投资时钟走完一圈需要三年半左右,大类资产轮动顺序为债牛-股牛-商品牛-现金牛,其中股市往往在经济进入滞胀期和衰退前期时下跌,并在衰退后期开始企稳。衰退后期的标志是宏观政策转向宽松,这时虽然基本面仍在下行,但政策逐渐加码,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开始恢复信心,股市进入牛市。而到了复苏前期,债券牛趋于终结,股票牛市延续。

对于本轮牛熊周期,我们早在《曲则全,枉则直——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20211211》、《展望22年:我们的三个特别判断-20211219》做过定性判断:“2022年是长牛中的休整”、“如果明年股票型基金指数回归历史均值,那从目前开始至明年底该基金指数的涨幅约为-6%”。这些偏谨慎的推断,正是基于对经济周期、股市牛熊规律的推演。

回顾2020年以来投资时钟的变化:20年3月实际GDP增速触底回升,通胀还处在低位,20/03-20/12属于投资时钟的复苏期;21年通胀开始抬头,但二季度实际GDP两年年化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1年上半年整体上处在过热期;随后经济增速回落,通胀上行到高点,21年下半年投资时钟进入滞胀期;21年底至今经济下行进入后期,通胀开始下行,属于投资时钟当中的衰退前期。21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调整,背后原因正是投资时钟进入了滞胀期和衰退前期。

目前,投资时钟正步入衰退后期,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标志着政策转向积极,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政策正在加码之中,政策转向积极标志着经济周期开始进入到衰退后期。22Q3 GDP同比增速回升至3.9%,但仍低于19年来中枢水平。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和地产政策转向积极,中国经济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股市趋势向好。

与股市周期对应,A股投资回报率也存在均值回归。股市的周期波动反映到权益资产回报便是投资收益率的均值回归。我们从股票指数和股票基金两个角度,通过计算年化收益率来刻画A股权益资产的回报率。如图12和13所示,沪深300指数和股票型基金指数3年滚动年化收益率同样围绕着一个中枢上行周期波动。若我们选取2005年为起点,截至2022/11/25,沪深300指数3年滚动年化收益率均值为9.1%,而沪深300最新的3年滚动收益率仅为-1.1%;股票型基金指数的数据历史从2004年开始,因此计算的3年滚动年化收益数据从2007年开始,有数据以来股票型基金指数3年滚动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5.2%,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最新的3年滚动收益率仅为8.6%。往后看,从权益资产回报率均值回归的角度看,A股未来也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3.第二波行情仍在途中

当前A股估值处于底部,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我们在《迎接第二波机会——22年四季度股市展望-20221008》中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A股有望迎来年内第二次机会。估值方面,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4月末和10月末时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详见表1。从基本面指标看,我们根据05、08、12、16、19年5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底部反转均伴随着五大类领先指标中三项及以上企稳,当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售这四类指标已经回升,最近几月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走平,基本面指标回暖确认A股在4月末和10月末形成的底部较扎实。

目前,货币、地产、疫情政策已在改善。一是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11月25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11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有助于民营房企恢复融资功能,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11月23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公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围绕房地产融资、“保交楼”、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等六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11月11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有望推动国内宏微观基本面回暖,年内第二波行情正在徐徐展开。

优先关注高景气成长,如数字经济 新能源。在行业结构上,二十大报告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长期方向,我们认为低碳化、数字化和安全是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焦点,就目前而言高景气成长中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更值得关注。

数字经济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望成为重要催化剂。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为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构建厚实基础,推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逐渐落地,如智慧城市。10月28日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提出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建,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首要落地方向。近期互联网巨头与运行商正加深合作,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如腾讯与联通新设合营企业,加强智慧社会建设;京东与移动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平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发展。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智能化程度正不断提高,应用试点多地铺开,智慧交通体系逐步构建,根据36氪研究院,预计到2030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或超10万亿。从盈利来看,结合海通行业分析师观点和Wind一致预期,预计电子行业22/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20%,计算机为10%/30%,通信为15/20%。从估值和配置来看,当前数字经济相关行业估值处在较低水平:当前电子PE为30倍、处13年以来12%分位;计算机PE为50倍、处30%分位;通信PE为25倍、处0.4%分位。从基金配置的视角看,公募基金对电子行业相对于自由流通市值的超配比例为1.4个百分点、处13年以来29%分位;对计算机的超配比例为-1.3个百分点、处3%分位;对电子的超配比例为-0.4个百分点、处47%分位。

低碳经济方面,关注风电光伏、储能和新能源车智能化。除了数字经济之外,“3060”双碳目标下我国低碳经济相关产业依然是发展重点。当前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仍在,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55.6万辆,同比增长75.2%。根据国家能源局,当前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第三批项目正在抓紧审查,我们认为这将推动光伏风电装机持续放量,10月光伏装机量当月同比增速达50%。随着光伏风电装机量的增长,储能也将配套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21-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CAGR将达64%。从盈利来看,结合海通行业分析师观点和Wind一致预期,预计新能源车板块22/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5%/40%,光伏板块为40%/40%,储能板块为100%/100%。从估值来看,当前新能源板块经历前期调整,估值已经不高,当前光伏风电的PE(TTM)为25.6倍,低于19年以来均值35倍,新能源车PE为21.5倍,低于19年以来均值35倍。

风险提示:通胀继续大幅上行,国内外宏观政策收紧。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机构博弈后市方向 业绩为王成为第一标准

   4月2日,A股高位震荡,当日上证指数收涨0.2%,报3176.82点,盘中一度冲到3193.27点。这也是3月29日A股大涨重回3000点以来连续3个交易日收涨。

   基金经理分歧加剧,配置重心回归价值龙头

  在3200点的博弈中,市场分歧也越来越大。

  “别说外部了,我们公司内部的观点就很不一致。有些基金经理是左侧,有些则是右侧。继续看多的人则认为今天这是正常回调,反而有助于后续进一步上涨。”4月2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随着3月29日以来连续几日市场行情再度“起飞”,当前关于A股开启“二度行情”的讨论也在发酵。不少机构对牛市提出了更明确的预期,但另一方面,认为震荡格局未改的机构依然不少。

  在3100点附近连续波动了一个月后,沪指达到了3176点的高峰。

  伴随着指数再度走高,市场关于又一个心理点位“3200点”能否突破的关注度也陡然提升。而当日盘中上证综指走出3192.53的高点更是让市场充满了想象。

  4月1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就针对点位分析称,“指数一旦进入2900到3200的位置上,横盘震荡就没有那么快,如果横盘震荡走的时间很长的话,这种行情就走不下去了,最后会往下掉;如果大盘指数能够往上走,贴到3200左右的位置上,就很容易突破,那么今天大盘指数如果破3150,就意味着反转行情基本上已经确立了。”

  “3150一旦突破了,我们认为破3200就在眼前。破3200后往上走的过程当中,3200到3500之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阻力的。要到下一个阶段,在3500到3600之间,才会出现新的阻力。”黄燕铭认为。

  本周(4月1日至4月2日)发布策略研报的21家券商中,其中有11家均明确认为后续牛市的上涨仍未结束,但也有券商指出后续市场分化以及震荡波动的风险。

  “3月29日市场重新大幅度上涨,印证了我们坚定看好中国A股牛市的判断。这实际上也标志着第二阶段上涨的开始。”中信建投证券表示。

  乐观者还有中泰证券,其研究指出,无论是从微观结构还是估值水平,目前A股与每轮牛市顶点仍有较大的差距。

  “本周A股市场放量上涨,突破3100点整数关口,向3200点发动进攻。在连续两日大涨之后,今天市场出现一定的震荡,这实属正常。连续大涨后市场不仅没有下跌,还震荡反弹,充分说明市场的强势特征非常明显。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已经从反弹走向反转,市场的趋势已经从之前的单边下跌变为震荡上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趋势。”4月2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受访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几日A股成交量又有重新提升的趋势。数据显示,4月1日、4月2日两日的两市成交额均突破万亿,而上一次日成交额突破万亿还是在3月13日。

  虽然如此,但A股的上升行情是否还会持续仍然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A股今天热点分散,关注点扩散到滞涨品种和各种主题,游资活跃,而价值品种则今天大多数都是回调的。可以适度参与反弹,不过还是要警惕4月份上市公司的业绩雷以及海外经济走势可能低于预期。”4月2日,华南某公募基金基金经理表示。

  实际上,类似前述基金经理的纠结和矛盾并不少见。在多位机构人士给予本报记者的反馈中,分歧仍是明显的特征。

  “去年大盘在3200点左右就有个缺口,这次如果能突破3200点估计就会继续往上走,如果不突破这可能就是短期的一个高点了。我们目前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现在不好判断。”4月2日,沪上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4月来市场上涨,在宏观上较可能的背景是制造业PMI超预期。就我们的了解,此前细分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气改善预期。其实,A股4月2日的上涨更多反映出来的是风险偏好的上升,而与经济周期关联性较强的大类行业并未显示出过多的超额收益。”华南某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

  针对宏观经济的改善,这些买方机构的谨慎判断其实并不孤立,在部分卖方看来,回暖的持续性确实也存在疑问。

  财通证券亦分析指出,对于未来的走势依然维持震荡格局的看法。一方面,市场短期过于乐观的情绪需要时间来消化。另一方面,虽然基本面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但是还需要其他数据进一步的证实。同时,由于基本面并没有太差,所以央行宽松的概率也会有所降低。因此,A 股未来继续快速上涨的阻力较大,将大概率维持宽幅震荡的状态。

  不过,对整体趋势的矛盾并未改变机构在配置上的重心,回归基本面、价值龙头,依然是被提及最多的方向。

  “目前创业板的风险偏好已经到达相对过热的区间,而沪深300、中证500等代表各领域龙头从估值角度更具配置价值,估值仍具备显著向上的空间。对于二季度来说,景气改善可能成为二季度最大的预期差。”北京一家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当前股票市场仍由流动性和风险偏好驱动,但斜率趋缓,盈利的权重上行。在配置上,基于短期经济与盈利验证期,推荐景气度有支撑、4月1日减税倾斜受益的制造业行业;此外,战略配置金融供给供需两端,需求端新经济科创成长标的,以及供给端非银金融,主题关注科创板映射的战略新兴产业。”金鹰基金指出。(21世纪经济报道)

  本周A股市场放量上涨,突破3100点整数关口,向3200点发动进攻。在连续两日大涨之后,今天市场出现一定的震荡,这实属正常。连续大涨后市场不仅没有下跌,还震荡反弹,充分说明市场的强势特征非常明显。A股市场的上涨的态势已经形成之后,赚钱效应越来越明显,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A股市场,包括场内的一些投资者不断加仓,而场外的一些资金也在不断的流入,包括外资,以及从楼市流出的资金,还有一些来自于退出传统行业的一些资金。

  两融的余额在近期不断攀升。我一直反对投资者加杠杆,但是可以把两融的规模当做行情人气的风向标。往往在市场的赚钱效应比较明显时,两融的余额才会不断攀升,这也预示着后市的走势有可能还是非常强劲。

  在春节之后,A股市场开启第一波逼空式上涨,大盘站上3000点整数关口。随后在3000点之上多空分歧加大。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和分析师甚至开始翻空,提示风险的声音此起彼伏,我认为只有坚信牛市的投资者才能够真正赚到牛市的收益。3000点之上,市场的调整是最好最佳的右侧建仓良机。而一些对牛市信心不足,或者是所谓的“滑头派”可能会被市场的震荡洗出来,从而踏空第二波行情。

  本周两个交易日A股大幅上行,从上周五开始,大盘已经开启第二波上攻。这一波上攻我认为仍然是来势汹涌的。A股市场确实已经压抑太久,过去三年整个市场的重心不断的下移,虽然我一直看好的白龙马股一骑绝尘,走出独立行情,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是绝大多数股票在过去三年都是节节败退,出现比较大的调整。

  人心思涨是推动这轮行情上涨的重要动力。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经过三年的调整,已经跌出价值。估值是硬道理,便宜是引导力。现在沪深300虽然已经和低点相比,上涨大概20%,市盈率从十倍涨到12倍,但是估值无论放在A股历史上,还是和海外的市场相比,都是处于底部。沪深300的估值其实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的买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买入时成本比较低,后期的回报必然会比较丰厚。无疑现在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仍然处于估值的底部,仍然可以重点配置。在牛市开启之后,人们犹豫不决时往往是投资的大底。

  近期一些市场的分析师,甚至试图去预测股市一个月的涨跌或者是一个季度的涨跌,甚至为行情画像,我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我反复给大家强调做策略研究是去分析判断大势,而不是去算命。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事后大家才知道的事。前去预测,往往被打脸。策略的英文是strategy,在英文里也是“对策”的意思。当市场发生哪些变化,要相应进行调整,这才是正确的策略的方法。

  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已经从反弹走向反转,市场的趋势已经从之前的单边下跌变为震荡上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趋势。任何一波牛市都不是单边上涨的,中间都会多次波动,这都太正常。你不可能抓住每一波的波动的,你想赚到每波的收益非常难的。所以我很少在报告里面提到一些人喜欢用的词,如高抛低吸、逢高减仓、低买高卖,这是在操作上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你很难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想赚市场震荡的差价,相当于同整个市场博弈。那无疑是自讨苦吃。

  巴菲特做投资是靠时间换空间,分享企业的成长。他不会去对市场短期的走势做任何判断。短期内市场先生的脾气是非常怪异的,会受到各种消息的影响,所以我们无法去和市场先生去博弈。但我们要和价值先生做朋友。我们在市场上涨的趋势过程中,抓住一些优质股票,做它的股东,赚取公司价值成长的钱,这是可以把握的。在世界一百强富人中,巴菲特是唯一一个做股票投资的,其他99位都是做实业的。但实际上我认为巴菲特也是做实业的,它只不过是把它的资产分配给不同的职业经理人去进行管理。他买一个公司往往持有十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做企业的股东。他难道是炒股票的吗?他实际上真正是做实业的。

  有一位中国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花200多万美元和巴菲特共进午餐,见到巴菲特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做实业的,不会炒股票,所以来请你多多指教。巴菲特很幽默地回答说:我也不会炒股票。确实如此,真正贯彻价值投资分享牛市成长的人会做好公司的股东,会长期投资,而不是去炒股票。中国人发明的汉字非常有意思,“炒”是怎么写的?一个“火”加个“少”,在火上炒,越炒越少。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放弃炒股票的理念,转变为做投资。做好公司股东,才能够真正分享A股市场的“黄金十年”。(杨德龙宏观策略研究) 

  作为长城基金的基金管理部总经理和投资总监,杨建华认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涨,主要由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市场估值修复,以及主题炒作等因素所致。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杨建华表示。当前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公司业绩是否符合预期乃至超预期,能否与快速上涨的股价相匹配,因为持续的牛市需要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兑现。

  在杨建华看来,过去A股市场上靠讲概念、讲题材、讲故事来博取价差收益的模式,会越来越难产生赚钱效应,最终胜出的还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业绩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企业成长才是投资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但因为市场受投资者情绪、风险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干扰,部分优质股被严重低估,布局被错杀的优质股也会赚到估值修复的钱。

   挖掘高性价比公司

  对于接下来的布局方向,杨建华认为要在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行业发展趋势主线的同时,寻找高景气度行业或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作为“赛道”,通过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从中挖掘估值与成长性匹配的高性价比股票。

  具体在选股时,杨建华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优秀的管理层、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研发投入、经营性现金流、ROE等。“上述因素可以体现为公司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商业模式优势等。投资时要优选业绩可预测、发展路径清晰、富有内生增长性的公司。”杨建华表示。

  对于具体的布局方向,杨建华主要看好大消费、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创新三大领域。在他看来,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趋势会得到强化。内需增长会更加健康且可持续,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会更加有力,这都有利于相关消费领域龙头公司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领域有望取得更大发展,杨建华预计,这些领域会涌现出更多技术领先、产品品质优异的公司。

  从市场长期趋势看,杨建华认为,接下来的长期趋势是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公司倾斜,因而优质龙头公司的长期布局机会值得重点把握。(上海证券报)

  (云水长和)

股市历来是危中有机,我们从基金圈大咖年报里发现了这些财富密码

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年报当中隐藏的财富密码再次成为了各路媒体和投资者挖掘的重点。

股市历来是危机中隐含着机会,机会中或许也蕴藏着风险,乐观者总能找到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识别其中的风险以做适当的规避。

他们如何看待过去两年涨幅很大的抱团股?泡沫到底有多大?是否要做适当规避?港股还有机会吗?2021年赚钱难度是不是很大?如果有机会,机会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并收集了嘉实基金的几位大咖——平衡大师洪流、成长老将归凯、价值典范谭丽等7位优秀基金经理的年报展望内容,希望从中可能为大家提供些借鉴。

嘉实价值成长基金——洪流

走进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球的加速落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较之于2020年逐步弱化,相对于2020年的低基数效应,2021年全球经济大概率进入到“后疫情时期”的复苏阶段。与之相对应,2020年应对疫情的积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面临一次回归常态化的调整,虽然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存在分歧,但方向确定。

展望2021年的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在提高 ,但连续两年的结构性上涨使得部分行业估值进入 历史 较高分位,市场潜在波动率大幅提升,投资难度加大。从企业盈利增长和经济复苏的关系看, 2021年与经济周期相关的中上游产业链和低估值的周期性行业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消费、医药、 科技 和先进制造领域分化加剧,估值体系受制于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波动性增大,需要真正的高成长来抵御估值体系下行的压力。

嘉实增长——归凯

展望2021年,我们认为宏观流动性将总体维持稳定并存在小幅趋紧的可能,但整体经济特别是非银企业盈利会有不错的增长,在此背景下我们判断整体市场仍然会是震荡走势,但个股的走势会持续分化,市场结构性的行情会成为常态。

中长期看我们对于国内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保持很强的信心, 这轮疫情过程中更加凸显国内企业的韧性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使得不少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很欣喜的看到富有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的企业家们的不断涌现和进化,他们才是支撑未来资本市场表现最中坚的力量。

具体到细分行业,我们持续看好先进制造、互联网、企业级软件、 汽车 智能化、医疗器械和服务、可选消费等细分赛道 。在后续投资中,管理人将继续立足于长期、审慎投资,争取为投资者实现长期卓越回报!

嘉实价值精选——谭丽

所有的配置策略都是基于对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的理解,站在今天,我们需要回答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处在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我们认为此轮复苏的持续性将超出预期,因为驱动力更加持续,我们将看到消费、服务和制造业投资的持续复苏,也会看到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的韧性,我们会看到上游资源品以及中游工业品价格的抬升,也会看到终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面对“逃不过的周期“,我们会始终保持对周期的敬畏之心。放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通胀预期可能导致长端利率上升,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尤其考虑到2020年的货币大幅扩张,2021年的核心是低利率能否持续。

行业配置上,我们始终保持攻守兼备的特点,结合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结合估值水平,我们在必需消费、医疗服务、 科技 等板块仍然会配置较少,会较2020年更加注重低估值的品种,主要在金融、地产、公用事业行业,也会更加重视低估值的中小盘股票,我们认为会存在一些收益率丰厚的机会,当然这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

我们认为2021年盈利的增长与估值的收缩将会并行,在未来的某个日期,我们会因为适当的撤离而得到奖励,我们希望能够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高收益的情况下,通过高质量的选股来继续获得一定的绝对收益,让复利得以持续。

嘉实沪港深精选——张金涛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都将走在复苏的路上,但是节奏和力度仍有不确定性,第二波疫情仍在北半球肆虐,传染性更强的病毒在世界各地出现更增加了对抗疫情的难度。好消息是多种疫苗已经投入使用,这将是世界经济复苏最大的希望。

2021年的A股市场将是业绩增长和估值收缩的赛跑。 由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2021年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不会像2020年那样宽松,市场估值有一定的收缩压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复苏将带动上市公司盈利的较快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估值收缩的压力。放到行业和个股上也是一样, 如果业绩增长能够超过估值收缩的幅度,那这些行业和个股将有望获得正回报 ;反之,如果业绩增长不能超过估值收缩的幅度,则股价有下跌的风险。总体而言,由于低估值的行业业绩有所改善,2021年整体获得正回报的可能性较大,而高估值的股票则更需要精挑细选。

2021年我们对港股更加乐观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港股估值整体处于低位,AH溢价率则处于 历史 较高水平;2,业绩有望呈现较快增长;3,流动性环境相对有利,海外疫情仍未受控,经济复苏晚于中国大陆,流动性有望保持宽松;4,港股本身的行业结构优化,长期成长性更好的互联网、消费、 科技 、医药公司占比提升。过去几年大量的优质互联网、消费、 科技 和医药公司在港股上市并获得纳入港股通,这将明显丰富港股通基金的可投资范围,发挥港股通基金可在A股和港股挑选最具成长前景个股的优势,从而让我们的基金持有人从未来中国的互联网、 科技 、消费以及医药生物的确定性发展中获益。

嘉实基础产业优选——肖觅

展望2021年,疫情仍然是影响全球 社会 、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线索。从当前时间点已有的信息来看,疫苗的研发已经走入了正轨,在全球范围内除中国外也已经出现了几个抗疫成功的典范国家,这样乐观情况下在2021年的年内,疫情就有可能在全球得到控制。

疫情得到控制后,合理的预期首先是全球经济活动重启,对于中国而言,相对正面的是总需求肯定会出现整体性提升,相对负面的是中国制造的相对竞争力会相比疫情期间有所削弱。其次可以预期的是出行需求会爆发,全球范围内不管是商务出行还是个人 旅游 探亲出行,都已经被压制了整整一年,从2020年十一期间的情况来看,已经积累了巨大的未满足的需求。不太确定,但隐约可以看到的是需求重启后的通胀压力增大,全球可能面临着政策层面收紧的可能性。而有一条贯穿疫情的重要结构性变化则是线上经济活动对线下经济活动的替代,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不管是线上消费、线上会议、线上问诊还是线上 娱乐 ,都还会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相对看好的行业包括出行链条的航空机场、线上经济活动所以来的互联网平台、利率上行所利好的大金融板块、部分资源属性的大宗商品等。看似杂乱,但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估值便宜(其中互联网表观上相对较贵,但实际估值在全市场的可投范围里也处在比较便宜的1/4位置),有竞争力和对手拉开巨大差异的优质公司,前者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幅回撤的风险,后者能保证长期回报能够兑现。

嘉实消费精选——吴越

2021年开年后A股市场波动巨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全年行情某种程度上的预演,防风险、降预期、波动中寻找结构机会将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

A)与2020年类似的是,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可以看到1月第二周随着石家庄封城,以白酒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再次和2020年一季度一样出现大跌。不过和去年不同的是,我们认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苗接种、经济恢复将是趋势性事件,和历次的公共危机一样,人类必将取得最后胜利,也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从基本面角度展望,即使疫情区域性反复,去年通过季度和半年度完成的业绩/市场情绪调整,2021年预计只会在周度/月度层面会对经济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我们依然认为上半年可选消费的风险收益比好于必选消费。

上面两段介绍了2021年宏观与策略维度的思路,不过我从来都不擅长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和精准择时,个人方法论和精力分配上也更倾向于中观和微观视角,所以在2021年高波动、收益预期降低、市场行为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组合管理思路将遵循以下几点:

A) 防风险为首要目标 :客观承认的是,嘉实消费精选的持仓中同样有大量所谓的三高品种(高估值、高机构持仓、高景气),在市场黑天鹅风险来临前,我们并没有全面悲观,更多采用改善结构的方式进行应对,减仓了部分短期基本面或业绩存在压力的标的,全面聚焦于业绩超预期增长的标的上,希望在未来可能的估值收缩风险中,能通过业绩超预期来消化高估值。

B) 找线索为次要目标 :在看好权益市场长期发展的大背景下,降仓位或配置纯防御性板块都将面临巨大的机会成本风险,所以在保持高仓位的同时只能通过alpha源的持续开拓才能保障组合收益穿越周期,概率思维+动态调整+个股深度研究仍是我们坚持的方法论体系。

C)作为消费基金,组合仍会聚焦消费赛道,而且我也相信, 消费是中国A股乃至全球最为稀缺、最为优秀的资产,这是个人的长期信仰。

2021年将是挑战巨大的一年,1月份已经看到了各行业各风格的快速轮动,但关键决策窗口仍未到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基金经理,今年最大的考验将是高波动环境下如何学会与自我相处、坚守信仰、保持投资体系不漂移,希望全年能给各位信任嘉实消费精选的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希望能够陪伴热爱消费投资的朋友收获长期复利!

2020,不念过往,2021年,不畏将来!

嘉实智能 汽车 ——姚志鹏

四季度国内经济继续维持复苏态势,国内疫情虽然在个别城市偶然有反复,但都很快得到了控制。地产和 汽车 等行业的数据持续改善,整个经济在持续复苏。海外随着二季度停产停工的结束,需求在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出现明显的恢复,海外经济整体继续出现比较强劲的反弹,中国的出口相关数据明显改善,并且维持在高位运行。随着全球各地疫苗逐步接近成熟,人民对于疫情的恐惧也逐步减弱。整体商旅等行业都在持续的恢复过程。中国在这轮复苏之中整体宏观杠杆率控制较好,同时财政没有采取过激的政策,整体在全球需求的背景下 健康 复苏。

顺周期整体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景气恢复,而新能源 汽车 作为欧洲和中国经济复苏的亮点之一数据尤其亮眼。欧洲在疫情二次抬头的四季度依然保持强劲增速,而中国在三季度也恢复了同比的高增长,并在四季度持续超预期。我们无疑正处于全球智能 汽车 新的产业周期的启动时刻,未来的新的需求的爆发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某些领头企业在不断改进打磨产品,不仅仅引领了技术的变迁,也成为了需求的创造者。

从中长期5-10年的维度来看,中国企业拥有全球范围内最为稀缺的稳定成长性,特别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企业, 社会 财富向权益资产的配置提升也是长期趋势,我们非常看好中长期的市场表现,也是中国国运之重要体现。从短中期1-3年的趋势来看,在经历了过去两年较为充分的市场上涨和估值扩张之后,均衡配置和估值性价比的考虑需要更加侧重。由于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时刻已经过去,对长久期资产而言整体是有压力的,在2020年下半年已经有所体现,但景气处在超预期上行趋势、具备较大长期空间的长久期资产如新能源车、军工在下半年和四季度的表现依然非常亮眼,也是我们重点选择的领域和方向。

结合我们方法论的ROE-DCF工具,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判断,我们持续看好在 汽车 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下的变革机遇,以及其中在景气度上行趋势、具备长期产业趋势的先锋上市公司,如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零部件、计算机等。

最后,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变革和消费代际变迁的大时代之中,只有对客观世界的敬畏和对 社会 变革的感知才是我们穿越变革,把握机会的重要路径。我们将继续挖掘那些能够引领 社会 潮流的先锋企业,投给我们想要的未来。而陪伴就是大家给成长投资最好的礼物。

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海通证券前景分析,海通2020策略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