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杂谈,14亿人28万亿理财将受影响

监管拟叫停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传闻此前搅动市场神经,传闻中“一刀切”的措辞尤为惹眼,毕竟约6万亿元的理财委外中有不少投向了股市(公募、私募FOF)、非标资产。一直以来,委外模式弥补了理财子自身主动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传闻所提的内容——“取消理财子(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底层委外投资,在交易所、银行间直接开立账户做所有投资,配合今年底净值化整改。”但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后发现,机构尚未接到相关通知,而且网传取消理财子底层委外投资实则说的可能是取消不合规的嵌套模式,即要求理财子直接在银行间、交易所开户,不再借用券商资管或者基金专户来进行投资。不过,要解决理财嵌套,首先需要解决理财产品开户的问题。多位理财子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只能在交易所开户,但尚无法实现高效地在银行间市场开户。

委外“一刀切”可能是虚惊一场,但净值化转型、摊余成本法淡出已是确定的大趋势。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理财子正加速向公募基金学习股票配置,加大对公募FOF的布局,理财子布局股市的比例将持续扩大。

解决理财嵌套先要解决开户问题

理财子成立近两年来,其实一直借用券商资管或者基金专户,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开户的可操作性都存在障碍,开户问题也是导致嵌套的主因之一。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实现在交易所开立账户,但银行间只给开上清所的户,中债登仍无法实现,而上清所托管的债券规模要远远少于中债登。”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道。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清所”)都是中国债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二者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和结算。有观点提出,银行间市场开户存在问题,是因为中债登要求结算代理人不能办理债券二级托管,即不支持多级托管模式。在多级托管模式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在上清所开立账户,却不能在中债登开户。对交易所而言,在券商结算模式下,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在中证登开立账户。但问题在于,中债登主要负责利率债和部分信用债,它托管的大部分是活跃券。上清所主要负责信用债,托管的债券规模要远远少于中债登。

开户问题也有历史渊源。金融监管研究院研究员韦诗竹表示,资管新规以前,商业银行要通过券商资管或者基金专户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因为在开户环节要求提供自有资金证明,而银行理财作为募集资金,不能开立证券账户。但2019年理财产品的交易所开户已经放开,理财子可以在中证登开立相关理财产品的证券账户,但放开后又面临几个问题。

例如,理财子对交易所业务规则和个券品种不熟悉,需要公募基金和券商提供服务,包括信评系统、产品服务、投资顾问、所以通过嵌套投资的方式,可让银行人员进驻券商或基金公司学习;不管是银行间还是交易所,开户效率问题也较为突出。2020年6月工银理财才成为业内首家完成沪深交易所开户联网的理财子公司,并在多级托管模式下进行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试点。如果当下的开户效率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理财资金通过嵌套投资的需求仍然存在。

“假委外”将被规范

尽管开户问题成了嵌套产生的症结之一,但不可否认,银行理财嵌套也存在逐步演变为收益调节工具的现象,阻碍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进程。在业内人士看来,“假委外”将被规范。

例如,今年以来,大量理财资金通过“体外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来保持产品净值表现得异常稳定,即净值化产品也可以做到毫无波动,意味着20万亿元的净值型产品中实际上包含“假净值”的情况。而在体外资金池的运作架构中,嵌套为重要的一环,即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买入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资产,如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私募债、非公开公司债等流动性较差、收益较高的资产,使其在摊余成本法的估值下,能让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表现平滑,并且保持收益率在4%~5%之间。

这类资产其实更多被包含在3~6个月以下的短期定开产品之中,这类短期产品最受理财客的欢迎,而且通过摊余成本法的方式,理财子可以实现相较于公募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更高的收益,成为理财子开业后的冲规模利器。但问题在于,这类产品仍是滚动发行性质,这也意味着期限错配(资产端期限与负债端期限不匹配)。

根据理财半年报披露数据,剔除嵌套公募基金的投资量,预估整个理财市场嵌套投资规模在6万亿~7万亿。截至2021年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各类资管产品规模为9.49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规模压降21.02%。其中,银行机构理财资金通过嵌套方式(指通过私募基金、 资产管理产品、委托投资——协议方式,不含公募基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为6.0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8.43%, 同比下降 31.34%,较2018年4月下降 51.97%。

“开业这两年,‘冲规模’是关键词。”某股份行理财子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但问题在于,这些定开产品仍是期限错配,摊余成本法也还是走老路,并不是‘真净值’,而且加大了理财子之间的‘内卷’(冲规模压力),因此越早监管越好。”

第一财经此前也报道,根据记者对多家理财子公司渠道人士、投资经理的采访,“净值化”冲击波的确将近,除了六大行,其他股份行、城商行下属的理财子也会面临同样的监管,只是整改的最后期限可能不同。“净值化冲击波”一度导致银行永续债收益率在8月25日直接跳升了10~20BP。

拜师公募基金、加码股市

近一个月理财子面临着多重“致命打击”,监管的趋势意味着理财子似乎不得不走出舒适圈,否则结果可能只有两种——短期滚动发行产品淡出、发行1年以上期限的固收类封闭产品,拉长时间以弥补净值管理能力的不足;发力净值型产品,但这也可能导致厌恶风险的理财客转回银行表内(购买结构性存款、定存等),或导致资金直接转向主动管理能力更强的公募基金。

“早晚都要净值化转型,理财子也不可能一直不投股市,即使现在不直投,但也要不断培养投资能力,从自己构建公募股票基金FOF开始锻炼,向公募基金沟通、学习。”某国有大行理财子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

早前,多数理财子的投资布局以信用债、非标为主,股票的占比约在5%~10%,甚至部分还不到5%,投资模式也主要是委外。但如今,据记者了解,有理财子的股票占比已经提升到20%,更不乏在建设股票直投团队的理财子。

各界的共识在于,权益市场未来仍将快速发展,而公募基金将成最大受益者,但与其说理财子与公募基金之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为理财子未来权益投资委外的需求可能会继续放量。

汇添富董事长李文9月17日在2021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期间表示,未来两年内可能整个资管行业规模将快速稳定增长到200万亿左右,未来有三个特点值得关注。

具体而言,一是行业的业态优化。随着净值化模式成为主流,主动管理能力强的资管机构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过去几年,公募基金在整个资管中的占比从过去的15%提升到25%,而银行理财在过去几年也快速发展,资管规模近30万亿元,而且逐步实现转型;二是资产的类型将进一步优化,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未来权益类投资以及风险资产的投资将会成为资产配置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公募基金在权益类资产的管理规模增长特别快,已从2017年的23%提升到33%;三是同业的合作将继续深化,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募基金等各类资管机构的禀赋和专业能力有一定差异,未来各方更多的是合作,因为未来的市场规模非常大。

目前,理财子有很强的母行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保险资管的配置能力更强,而公募基金在主动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类资产方面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各界认为,未来特别在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将会成为资管行业的常态。

银行理财新规会影响到谁?

银行理财新规要来了!影响400万从业者和1.4亿股民。

7月21日消息,20日晚间,银保监会发布银行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降低投资者购买门槛、允许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等一系列规定,将影响无数购买银行理财的家庭、逾400万银行从业者和1.4亿多的A股股民。

6月29日,山西太原一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 

 门槛降至1万元,更多普通民众买得起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办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莫过于: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商业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分为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

 降低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有哪些好处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降低门槛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更方便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精神的具体体现。

举个例子,王先生手里有4万多元的闲钱,想去买银行理财让资金增值,结果受制于最低起点5万元的要求,买不了。未来,销售起点降至1万元后,王先生的理财途径更多了,除了选择存入定期、活期之外,还可使用一部分资金买入银行理财产品。

资料图:某证券交易大厅的股民关注大盘走势。

21万亿资金为股市增“活水”,影响1.4亿股民

《办法》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允许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投资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原银监会2009年曾发文明确要求: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新规通过后,此项规定将被废止。

《办法》规定,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商业银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6月末的余额为21万亿元。这意味着,将有巨量的资金可通过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利好逾1.4亿的A股股民。

7月20日,A股尾盘强势拉升,沪指大幅上涨2.05%,收复2800点关口,一举终结5连跌。金融板块表现突出,银行股集体大涨。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受到了银行理财新规消息的影响。作为4月27日发布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办法》落地,意味着政策不确定性逐步消除,将改善股市和债市的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图为某银行网点在办理理财业务的工作人员。

 利好银行吸引资金,影响逾400万银行从业者

原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有409万银行从业者。无疑,《办法》将对这409万从业者也产生巨大影响。

原银监会2017年就已对银行理财产品加大监管力度。今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逐步规范化,不符合监管要求的部分银行理财模式受到影响。

2017年底,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22.17万亿元,到2018年6月末,余额已降为21万亿元。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506家银行共发行2.86万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3906款。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环比下降。

在专家看来,《办法》中诸如降低投资者门槛的规定,利好转型中的银行业吸引资金流入理财资金池,缓解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压力。

《办法》过渡期要求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过渡期自《办法》发布实施后至2020年12月31日。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发布实施《办法》,既是落实资管新规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年买理财还安全吗

目前基本上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合同文本协议上注明是保本产品,没有注明的都是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要视产品的投资标的范围,投资需谨慎。拓展资料:购买理财产品前,建议您阅读合同,留意投资标的范围,风险介绍等。一、资管新规实施后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理财风险增大投资者应该多看新闻联播,了解未来走向,从而尽量规避风险。资管新规实施后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核心是打破刚性兑付。从个人角度看,刚性兑付虽然对投资者有利,但是银行要承担风险,一旦理财产品遭遇债务违约潮,银行风险不容小觑。很显然,银行不再承担风险后,全部风险都将由投资者承担。之前银行资金池有一定合理性,可以通过较高的利率遮盖亏损,从而实现刚性兑付。当禁止设立资金池后,每一笔资金盈利还是亏损将一目了然,亏损概率大大增加。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未来理财资金还会进入股市,稳定盈利难度增加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使得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大量资金可以进入股市,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赚钱的时候能拿到极少的盈利,一旦亏损就全部是自己亏的,从这一角度讲还不如直接去投指数基金了。银行子公司法律意义上已经跟银行分开,即使破产也不会影响到银行,这对银行来说是增加了安全保障。相应的,没有了银行信用背书,对消费者来说可信度会降低,一旦子公司比较激进,风险管控不力,出现较多亏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三、随着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投资价值大大降低目前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基本在4.20%以下,与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基本相当。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不等于真实收益,由于收益的不稳定,连续购买三年理财产品,最终收益往往跑不赢三年期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国债、结构性存款,三者都已经成为理财产品的有力竞争对手。就当下而言,理财产品除了期限更短,流动性好一些,此外似乎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大,能达到5%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不保本的,如果对流动性没有较高要求,民营银行五年期存款或者以此为基础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后者安全保本保收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金融理财杂谈,14亿人28万亿理财将受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