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亚太股市跌幅收窄经济学家疫情对金融市场影响有限且短期」

午盘时间,早盘大幅低开的亚太股市出现明显反弹,跌幅进一步收窄。其中,日经225指数跌幅由早盘的1.43%收窄至1.02%;韩国KOSPI指数目前跌幅收窄至0.27%。此外,富时马来西亚、富时泰国指数的跌幅都在0.3%左右。

目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且短期,从非典到埃博拉,疫情不会带来市场长期趋势的逆转,一旦流行病大爆发的风险消退,投资者或将迎来一个进场机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出于政策有效对冲的考虑,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基本面并不会因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言人赖斯(Gerry Rice)也公开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疫情恰逢中国春节假期,这本是消费旺季,疫情的出现给出行、消费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给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赖斯强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用担心疫情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不利。

“中国方面,考虑到当前疫情影响下企业自身加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下降,我们认为政府未来会在信贷、财税以及产业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密切关注疫情变动和政策节奏的发展,此前我们预期的 ‘政策前置’可能会升级为 ‘政策加码前置’。”章俊说道。 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上,央行不仅及时于开市第一天进行1.2万亿(净投放1500亿)的公开市场操作,还对7天与14天的OMO利率分别进行了10bp的下调,通过货币政策稳定市场信心的意味明显,预计MLF和LPR利率均会在本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以稳定企业和市场生产经营预期。同时,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30条举措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央行还会推出3000亿低成本专项再贷款,在政策定点扶持下,企业融资和现金流情况受到疫情影响将得以降低。

另一方面,章俊表示,此前财政政策上的减税降费对企业成本带来了一定优化,在疫情的进一步拖累下,财政部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赤字率,加大基建支出,并对受影响最大的行业进行临时税收和费用豁免,例如酒店和餐饮,旅行服务,运输和零售业务等,以此对冲疫情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冲击。

此外,在微观产业政策上,发改委指出将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并且对于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予以收储。短期内市场需求的下滑将由政府予以补充,企业此前为春节后开工进行的备货囤积并不用过于担忧产量过剩。

”站在中国的角度,在冠状病毒爆发之前,政策制定者就已经通过加快专项债发行等政策前置措施以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增长的力度。”章俊表示,在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已迅速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进行疫情防控,若工厂停产时间未被持续延长,且政府能够在未来两个月内遏制疫情蔓延,同时政策制定者通过加快基础设施支出和实施其他形式的政策支持来减轻经济影响,那么我国一季度GDP增长虽有暂时性下滑,但整体幅度将较为可控。

金融危机问题?

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演共经历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编辑本段]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亿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极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是金融危机?它是怎么引发的?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
  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极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全球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亚太股市跌幅收窄经济学家疫情对金融市场影响有限且短期」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