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可以学会炒股,怎么学习一些炒股技术

通过前两篇文章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当理智与本能交战时,往往是本能占据了上风,所以导致了股民在操作中,即使明知是错,也会经常反复地踩上同一个坑,事后会后悔,但下一次仍旧还会再犯错,这让很多人非常苦恼。在经过详细的分析后,我们也明白了,理智其实是本能的工具,当理智想要摆脱本能的控制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转换一下思路,让理智能够引导本能的话,那么我们的本能不仅不会成为在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还会成为很强的助力。

不过,思路的转换虽然是一瞬间的,但要执行时,却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然理智不仅无法引导本能,还会反过来让本能牵着鼻子走,造成思维上更大的混乱。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处,才告诉大家,首先我们要先学会“骗自己”。

什么叫做“骗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往往我们的选择,会根据本能而有所偏向。拿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来讲,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这是因为一个符合本能的选择,是能让我们感受到最舒服的,这也是大家常提到的舒适圈效应。

想要走出舒适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努力上进的人,会愿意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迎接挑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凭靠一时的热情努力一把,也没办法持久,否则又何必去喊出这句口号呢?因为口号虽然是对自己的激励,但它本身也体现出了不自信,需要内部和外部不断刺激才有可能实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实的困境,逼得你不得不被动地走出舒适圈,这其实比第一种还困难,因为但凡有一点能抓到的舒适,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主动走出来的,如果为了逼自己,而去营造困境的话,也就是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那往往是一种自虐,效果也不会太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去控制自虐的程度,太过了会消沉,太少了又没效果,只有恰如其分才可以,这个度很难掌握。

现在有个热词叫做“躺赚”,原本的意思是说什么都不用做,舒舒服服地躺着就把钱赚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是天上掉馅儿饼,你也得抬手去接才行,接不接得住,那还是另外一回事。不过,之所以这词会热,也反映了人就是有不用努力去克服困难,就能轻轻松松把钱赚的意愿,这看似是一句废话,但恰恰是人性的体现。世间的大道理,其实就在生活中,只看你能不能看得到,看到了能不能想明白。

“躺赚”的原意,虽然做不到,但想要舒舒服服地赚钱,倒不是没有办法,我今天这里所说的“骗自己”,实际指的就是,如何让我们在相对舒适的情况下,达到我们的目的。也就是说,在思维和行为上,必须想出一种办法,当面对选择时,既可以符合理智的“正确性”,又不会触发本能的强烈抵抗,甚至是借用本能的力量,让事情向着对我们有益的方向发展。

如何才能“骗”到自己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给大家介绍了《微习惯》这本书,在这书里面就有讲到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书里写到,动力和意志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你越有动力去做一件事时,所消耗的意志力越少。反之,则消耗得越多。这一点大家很好理解,比如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那么即使这份工作再辛苦,你也会乐在其中,不会觉得累。就是因为意志力消耗得非常少,那么体力消耗得就少,自然工作的时间就能延长。

但如果是面对一件你还没有形成习惯的事情时,单靠激发动力,往往无法实现,因为这一次你成功激发了动力,未必下一次还能成功。比如你决定要培养良好的作息,前几天你可能定时起床,积极地锻炼身体,按时吃饭,不熬夜。但没过几天,这股热情消退后,你又回来了原来的状态,这在减肥、戒烟时,是经常会发生的情况。因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不断重复的,研究发现,在大脑中形成模式,至少需要10次以上的重复,而在行为上则需要更多才会被认可。

激发动力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它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的,而人的感受非常容易变化,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你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当你精力不足时,锻炼身体的动力会比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动力更大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靠激发动力来实现目标,犹如在液体上盖房子,是不会牢固的。

当然,并不是说动力完全无用,动力是一种可以带来诸多好处的感受,当它出现时,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额外的奖励,一件美好的事物。只不过它不常在,并且会持续地衰退,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在一些股市心理学文章中,经常会提到的边际效应递减法则导致的,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热情递减法则”。

所以我们这里说的“骗自己”并不是从这方面去入手的,因为它只能“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想要“骗”到自己,需要从意志力入手,因为动力是永远在递减的,而意志力则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被强化,并且它还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所以意志力是最可靠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如果靠意志力去做事的话,很可能事倍功半,这不是矛盾了吗?其实不然,未经训练的意志力,只会不断地消耗,其消耗的速度往往比动力递减的速度还要快,这样反倒不如动力来得有效了。所以就要有一种方法来运用意志力,使它的消耗变小,然后在这种微小的消耗下不断地重复,形成一种习惯,换句话说,就是锻炼肌肉记忆一样,建立一种有利于我们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可以说,对于意志力的训练,就是在提高自控力,最终体现在对于理智的驾驭能力上。这种训练的方法就叫做“微习惯策略”。

股民如何建立“微习惯策略”?

《微习惯》这本书里,对于如何以微习惯的方式训练意志力,总结了比较详细的步骤和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一本来看。我只讲讲,对于股民来说,如何应用这个策略?这也是我自己看完这本书后,总结出的方法。

1、选出领导者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骗自己”的目的是让本能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让本能牵着鼻子走。股市既然是反人性的,那么只要是基于本能而做出的操作行为,就都是错的,反过来说,凡是违反本能的操作就都是对的。当然,这样说可能有一刀切的嫌疑,但至少在一开始,你还没有掌握这套规则前,还是有必要的。

所谓选出领导者,就是必须罗列出,哪些行为是对的。比如:暴涨下不追高,阴跌时不补仓,破前低反弹时不抄底,别人推荐的股票不着急买入等等。当然,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本身就不同,所以做出的操作自然也会不同,我们只需要平时多观察自己,在哪些地方经常犯错,哪些地方经常踩坑,哪些地方操作后会后悔等等这些错误行为,那么反过来自然就是正确的行为了。所以这份清单,没有标准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总之,选出领导者,就是建立了一个正确行为库,把它作为标准,起到一个标杆作用。

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针对于每一个正确行为,我们要做出相应的操作计划,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没压力。还是拿上面的例子来说,你为什么想要追高?从外部环境来说,是因为股价的快速拉升,给了你一种紧迫感,从内部思维来讲,你害怕买晚了就错失了利润。所以内部的推力和外部的牵引力,导致了你最终的追高行为。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我们的计划应该是,降低仓位去追高。你没有看错,就是还要去追,因为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的话,也就不会犯同一错误了。具体的方法是原本你可能会买入1000股,现在你可以制定计划,只买900股,少买100股。后市股价真的上涨了,也就是追高追对了,也不过是少了10%的利润而已,你不会有“因为买少了”而错失很多利润的感觉。但如果追错了,股价不涨反跌,那么至少你还少亏了10%呢,所以无论如何,对你来说,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也没有任何压力。

还可以以价格制定计划,拿抄底的行为举例,可以制定计划为,在抄底价格的基础上多0.5%~1%的价格去买,这样股价真的上涨了,你并不会少赚多少,而股价继续下跌,你也不会多亏多少,仍旧是还无压力的策略。

制定计划的重点就在于无压力,也就是说,你可能还要继续按照本能,去做可能会犯错的操作,但在操作中,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改变并不会影响全局,但却意义重大。

3、执行计划

很奇妙的是,就是这些微小的且积极的行为,却会让你原本沸腾的本能迅速得到冷却,让理智浮出水面,就像《微习惯》里面说的,我每天计划只做一个俯卧撑,但实际上我每天都会多做,因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计划,内心已经毫无压力,多出来的都是奖励。

执行计划,其实就是在有正确行为的标杆下,有意识地去干涉自己的错误行为,但这种干涉很微弱,不会让本能产生抵触。因为沸腾的本能出现时,你的大脑可能一片空白,只想着要去买,其他的一切思维几乎都是停滞的状态。但是这种干涉出现时,你就会有意识,就会去想:“只买900股吧,好像只买800股也没问题,买700股也可以考虑啊。”

不论在这个时候会想起什么,也不论它们是对或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干涉,会让停滞的思维运转起来,本能的冲动迅速平静,回归到冷静状态,这个时候理智才会出现。而在理智下做出的判断,总是会比在冲动下的判断更加靠谱的,从而减少了亏钱的概率。

4、优化计划

计划从制定到执行,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持续地对计划进行优化。当你制定了只买900的计划时,在执行时,可能就会只买800股或700股,因为这些减少不会触发本能的抵抗,会很顺利的,很舒服的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理智引导本能的能力会得到提升,换句话说,本能这个熊孩子,慢慢变得更加听话、懂事了,不像原来那么淘气了。那么你的计划就可以进行优化,变成只买800股或700股,再过段时间,你还可以继续优化到更少的股数。

微习惯策略就是利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地矫正你原本的错误行为,这种矫正是潜移默化下进行的,不会让你的本能产生抵触情绪,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洗脑。

这样一套可执行的策略,其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股民自控力的成长过程。直到有一天,当你在面对快速拉升的股票时,很可能就不会再有追高的冲动出现了,能够完全冷静理性地去看待股价的波动,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操作。

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这样的“微习惯”策略,对于我来说影响很大。大家看我的文章,可能会认为我这个人特别喜欢研究,水平也不错,想必在股市中肯定能赚不少钱。但其实不然,我就是个普通股民,别人有的毛病,我也有,别人会踩的坑,我也会踩。高位乱追高,低位瞎抄底,亏损不止损,上涨卖早了,这些常见的股民问题,我都有。但我可以自信地说,这些症状发生的概率,我一定比大多数股民更少,因为这些症状而亏损的比例更小,就是因为我把这本书的知识,成功运用到了我的操作中。

我们都不是圣人,都只是普通人,想要让理智完全控制本能,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但我们可以运用策略,让失控的本能,出现的更少,让理智可以引导本能,让它做个乖宝宝。当然,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嘛,想要改变自己一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我也还在努力中,并且未来还会持续的努力,持续的优化。

使用微习惯策略的一些感悟

前几天,我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小公司的老板讲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很多小公司没有什么部门的,都是老板直接安排工作,员工也是直接向老板汇报的模式。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人员由原来的几个人变成了十几个人,老板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所以他就想在众多员工里挑选2-3个,提拔一下当主管,分担自己的工作。他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后,发现现有的人员里没有能够挑起大梁的人,所以主管的人选只能空降了。

他是怎么观察的呢?他就说了一件事,这个老板经常会带着员工去聚餐,每一次去,都是老板自己点菜,而其他的员工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等待,哪怕是老板让这些员工来点菜,一般也是推脱,或者只点一两个菜,就把菜谱交还给老板,没有一个人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所以老板认为这些员工都没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也就不会有作为主管应该有的担当。

其实这件事,我挺有感触的,先不说这位老板的考核标准是否正确,我只说说在我身上的变化吧。我以前也是那个在底下玩手机,等待老板去点菜的人,或者说,我曾经也是那个没有担当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升职了,做了主管,然后,我就成了那个点菜的人。当然,一开始时,可谓是赶鸭子上架,啥都不懂,也没管过人,一下子到了一个相对的高位,自己也很不习惯。原来自己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现在则是要安排别人工作,解决问题,还不能落下自己的工作。不过,经过了一小段时间后,我也就得心应手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自己心性上的变化。点菜不点菜其实只不过是个表象而已,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原来的我,既不愿意揽事,也不愿意抗事,反正自己做好自己就够了,要说这是没担当吧,其实也没错。为什么不愿意点菜,因为怕别人说点的不好吃,也害怕别人说你搞特殊,故意在老板面前显摆,还害怕这样的行为会被同事孤立。总之,就是不愿意承担后果。

但当你真正到了这个主管的位置时,你会发现,原来的那些害怕的点,根本就没有那么可怕。甚至会有些搞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害怕,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种思维高度的提升,其实是非常跳跃的。有句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小人之心并不全是恶意的,而是没有到那个高度,你就是看不到。

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想要表达两个含义。

其一,哪怕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也是总会犯同一个错误。我相信没有人是希望放任自己的错误,而不想改正的。但多数人怎么也改不掉,再怎么逼自己都没用,仿佛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因为力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而使用微习惯策略,则是换一个思路顺着来,不去产生作用力,也就不会有任何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进步是非常快的,甚至有些人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此时思维会瞬间提升一个高度,那些原本令人苦恼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在股市操作中使用微习惯策略,往往也是能够瞬间提升一个水平的,这也是跳跃性的提升,就像是一层窗户纸,没破前,啥都看不到,但只要捅破了一点点,就几乎没有了障碍。

其二,就像上面例子中讲到的,我只是偶然的机会升职了,怎么叫偶然呢?我原来的主管突然有事离职了,我又是那个组里年龄最大的,所以临时让我上去顶一下,然后做的还算不错就一直做下去了。不论我是如何上去的,只要上去了,那就是上去了。上去了之后,能看到的、会想到的就是和在下面时不一样。

我们在股市中,终归是要去改正那些毛病,才能生存下去的,所以不论用什么方法去改正,只要目的达到就够了。这就所谓的不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个系列的主题,是聊聊如何高效的学习炒股技术,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是在聊如何利用微习惯策略,调整理智与本能的关系,从而解决炒股中遇到的问题。不过这些铺垫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学习和操作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需要用到这些技能。至于学习的方法呢,我继续留个尾巴,明年再写。

这一篇是过年前的最后一篇了,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虎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买股就涨,账户长虹。也感谢大家这一年的支持,咱们来年再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怎样可以学会炒股,怎么学习一些炒股技术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