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第七维度「七个维度看后市」

跌的时候骂骂咧咧,涨的时候又欣喜若狂;其实个股基本面并不会因为急涨而变得更好,也不会因为急跌变得更差!股市都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只要大逻辑没有恶化的情况下,相信国运,剩下的交给时间!

而现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两会,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两会前中后,市场上涨概率都很大,尤其是会后重要政策落地之后;因此会前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建仓节点!

而且近期盘面还出现了几个重要信号:

1,市场已经停止了急跌进入到分化磨底阶段;

2,之前大跌的赛道股也出现了止跌信号,并且频频异动(上周新能源大涨了一天,今天是半导体),这都是资金进场潜伏的信号;

3,成交量今天突然放大了,这是情绪好转的信体现;

那接下来大盘还会继续下跌还是迎来反弹呢?这个位置我们该如何操作呢?我们从7个维度来看一下:

1,情绪面:每次基金火爆的时候都是阶段顶部,基金遇冷的时候都是阶段底部;而今年1-2月,基金发行规模只有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最近一周,已经有3只基金因为没有募集到足够的份额而发行失败,而且散户情绪也出现了恐慌;

2,成交量:地量见地价,这段时间几大指数都缩量了,现在沪深300的成交量处于两年内14%分位,也就是说比最近两年86%的时间都低;中证500处于21%分位;

3,技术面:上证指数,沪深300都达到了前期低点上方的第二道颈线支撑,创业板在2月14号也达到了前底上方的支撑2710点;

4,时间:过去四轮牛市,沪深300平均上涨时间21个月,平均下跌时间是11.6个月,下跌时间是上涨时间的一半左右;而最近这波牛市沪深300上涨了25.5个月,最近下跌了11.5个月,比值是0.45,也是将近一半!

5,看历史统计:以前每年年初下跌之后,一季度都会出现反弹,没有不反弹 直接下跌的时候,2002-2003,2010-2012,14年,16年,19年,大盘都是开年下跌,但每次跌完自后,一季度都会拉起来!

6,看细节:东财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次跌停,分别是2016年2月29日,2017年7月17日,2018年2月9日,2019年5月6日和2020年3月3日,这五次跌停之后,大盘都出现了一波反弹!这就属于下跌末期强势股会补跌;

7,看基本面有没有超预期的利空:首先,GDP去年四季度已经是4%,在稳增长政策之下,不太可能继续下跌了;

货币方面也明确了今年是宽信用,降准降息之下也不会收紧;而美联储从最开始的两次加息到四次加息,再到1月份说可能7-9次加息,市场已经属于过度反应了,未来再超预期加息的概率几乎为零!此外俄乌打仗对我们的实质影响也很小。

实际上,每次危机来临的时候,政府都会出手托底救市,于是就会出现政策底;然后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以及效力的显现,情绪也会跟着回暖,然后就出现了市场底;

综上所述,1月28日沪市见底,2月14日创业板见底,两个铁底!所以这个位置可以进场了!!

认识事物的7个维度,方可看透事物本质

要想看透事物的本质,首先必须认识事物本身。
一般来说,要完整认识一个事物,可以从7个维度去分析:定义、形状、起源与历史、目的与作用、结构与关系、原因与关键驱动因素、对应事物。

定义(Definition)是认识事物最直接、精准的维度。这是因为,定义往往涉及事物最根本的方面,从而让你能够将该事物明显地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

根据定义的结构,当知道一个事物的定义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定义项上,对定义项进行分析,得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给定的定义 体现事物的本质,可以将该事物从其他事物中独立出来。这其实就是界定。定义是界定方法之一。 我们要认识事物,可以先做个界定,看看它到底属于什么范畴,它的边界在哪里 。比如假小子,就是关于那些性格或形象像男孩一样的女孩。

没有给定的定义 ,也无法直接界定,可以先列举一下。看看到底哪些属于该事物的范畴,从中 寻找该事物的共性 ,进而再界定。还是用假小子来说明,如果我们没有“假小子是指性格或形象像男孩一样的女孩”这个定义,也可以 列举出一些感觉是假小子的类型 ,来界定假小子的范畴,比如像男孩那样大马金刀地坐着的女孩是假小子,穿西服打领带的女孩是假小子,留着板寸发型的女孩是假小子等。通过这些列举,再提炼出“性格或形象像男孩一样”这个共性,并因此给出定义界定。很多定义其实就是这么来的。这是通过 归纳来界定事物的方法 。

性状(Traits)是生物学中的概念,本意指生命体所能观察到的外在特征的总和。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本书讲性状,借用了生物学中的概念,意指我们 能够感知到的事物的特性和外在信息 。
比如盐的性状包括白色、颗粒状、晶体、味咸等。而一本书的性状,有装帧、用纸、厚度、定价、上架分类、体裁划分等。

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讨论性状。比如幸福。一个人感到幸福,都有什么表现呢?可能有红光满面、心满意足、放声高歌或者手舞足蹈、身心放松等。而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没有意外,平平淡淡才是真,即岁月静好。

性状能够给我们一种直观感受,从感性层面去触摸和把握事物 。

以定义对于事物的精确描述,再加上性状对事物的丰富描述,我们就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而因为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同一个事物会出现不同的定义,那么,这时候去观察事物的性状,更能明白各个定义之间的差别,避免不同定义带来的混乱,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一些新生的事物 ,因为出现的时间短,人们对其的认识不够清晰,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有一些不同人的认识或者假设,这个时候, 性状就是我们摆脱他人干扰直接认识事物的重要维度 。

起源与历史(Origin and History)是从 时间线 来认识事物的。
通过对事物过去发展变化历程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现在的状态,也能对预测事物的未来提供指引 。
历史可以让我们找到 事物何所由来的依据,从而确立根基 。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该如何去认识事物的起源与历史呢?

起源不仅是起点,起点侧重于时间概念,但是 起源,不仅关注事物是在什么时间出现的,还关注当时的环境 ,究竟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使得该事物出现了。

2014年左右,互联网思维概念火爆,是因为当时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互”的阶段,微博、微信已经成熟,不管是销售还是营销,企业都可以抛开渠道,直接跟用户接触,而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信息。
共享单车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线支付的成熟,使不用人管的远距离收费成为可能。
淘宝网红店的出现,不但因为微博微信的发展让网红们可以塑造自己的品牌,与用户进行深度互动,把握用户的需求,形成 围绕网红的社群 ,还由于淘宝平台上的 不同厂家形成的柔性生产系统 可以承接网红们更多的订单。
当时是因为 具备了什么条件 ,才使得该事物的出现成为可能。出现的时候, 有什么特点。 这样,再看它的历史发展,不但能够看到事物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还可以去考察下, 看看事物起源时候的条件是否改变 ,事物的 内涵又有什么变化 ,变化从何而来。
而 关注历史,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注其中的关键节点 。关键节点将历史分成不同的阶段,因而可以明显看到内涵的差别。
关键节点,一般是以 里程碑事件 为标志的。
考察事物的起源与历史,是想着把事物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从长的时间轴来看待事物,比起只是盯住现在,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然, 从“起源与历史”出发,还是要关注现在的状态,从现状回溯到起源与历史,再回到现状 。
目的与作用(Objective and Function)是通过 价值线 来认识事物的。
砌墙者三个回答体现了对目的认识的不同理解,砌墙,是当下动作的目的。 这堵墙是一栋高楼的一部分 ,砌墙不仅要考虑这堵墙,还要考虑这堵墙与整栋高楼其他墙的关系。而整栋楼又是新城区的组成部分,要考虑与整个新城区的协调。三个回答,正好代表了对“砌墙”这个动作三个目的的认识,一个是另一个背后的目的,一个比一个更深刻。

要探究目的背后的目的,一个方法就是连续追问“为了什么”——for what 。

砌墙是为了建起一堵墙,建一堵墙是为了修建一栋大楼,修一栋大楼是为了建设新城区。建设新城区是为了整体搬迁,整体搬迁是为了更好地留出规划用地,留出规划用地是为了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为了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可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简洁表示,这个链条是这样的:砌墙→一堵墙→一栋大楼→新城区→整体搬迁→规划用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百姓收入→美好生活

这样一个追问的链条,将砌墙这个当下的具体动作,与老百姓美好生活这个愿景建立了连接。这样,可能做砌墙的时候, 因为对工作的认知不同,眼界超出砌墙之外,从而可能贡献出不同的智慧 。

追问到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看看自己的动作可以如何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最后的目的。

比如你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假设你的工作是负责招聘。当然,你的工作任务,是为公司招聘员工,而招聘员工的目的为了完成公司业务。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目的追问。但追问到这,就已经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要求:你必须去了解公司的业务是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什么时间是淡旺季,业务地区分布如何,如何做好候选人员储备等。
在从目的与作用角度认识事物的时候,要考虑到事物作用的范围,要考虑不同人的不同角度,明白事物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

结构与关系(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是从 关系线 去认识事物的。有内部和外部的结构与关系。
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事物组成部分的时候,可以采用MECE原则。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将大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小的容易解决的问题 。MECE原则确保问题之间没有重叠,没有遗漏。

我们在认识事物组成部分的时候借用这种原则和方法,就是为了保证事物组成部分“没有重叠,没有遗漏”。
认识事物的时候,不但要认识它的组成部分,还要认识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两者结合,这才是完整的结构。
结构与关系,是对事物内部的透析;性状,是对事物外在表象的描述 。两者构成认识事物的内外部视角。 结构与关系决定事物的性状,性状反映结构与关系 。
认识结构与关系的时候,不但要认识事物内部的“结构与关系”,还要认识事物所处的环境,考察与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结构与关系”,也就是事物与外部的结构与关系。

认识结构与关系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将结构与关系画出来,变成图表可视化,这样更加一目了然。
原因与关键驱动因素(Reason and Key Driven Factors)是从 逻辑线 来认识事物的。

从原因与关键驱动因素来认识事物,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知道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就能更好地理解地把握事物。
想要找到原因与关键驱动因素,就要去梳理事物的运行机制。
所谓 运行机制 ,就是 事物运行的动作、流程以及逻辑 ,也就是事情是如何做的,或者如何运转的,因为什么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如何发展变化。

梳理事物运行的流程时,要找到流程最初始的起点,即动作和思维开始的地方。
梳理运行机制时,要去发现原因背后的原因。 很好的方法就是丰田的“5why”分析法,连续追问为什么。
丰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就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以探究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找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当然,“5问法”并不是必须问5次为什么,也不是只能问5次为什么,只要有助于找到真正的原因,可以问3次,也可以问10次。5只是一个代表性数字,并不是确定性要求。

对应事物(Counterpart),是从 事物的“朋友”和“敌人 ”去认识事物的。

有一个研究表明, 你是你最亲密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 不管是财富还是智慧。这是一种结果描述,你开始肯定不只有5个亲密朋友, 但是那些不能达到这个平均值的,慢慢地就会被你的圈子排斥出去 ,因为 层次不同,关注的事情不同,讨论的问题也不同,想法也不同,缺少了共同语言 ,又如何能够始终保持亲密呢?更高层次的圈子,你即使挤进去了,也很难待得住。
事物的“朋友”是指同类事物,事物的“敌人”是指对立或者异类事物。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是在同一个“类”和“群”中,那就必然具备“类”或者“群”的某些共同特质,否则便不能被划入同一个“类”或者“群”中。

对应事物,能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给我们以参考和启发。
从对应事物来理解事物,如果可能,要选择其中的标杆做参照。
成为标杆,必定有某些独特的地方,研究它,反思自身,可能会引发不一样的思路。

从对应事物来理解事物,有点像科学研究中的 对照组实验 。两者互为参照,通过理解共同点,看到差异之处,得出对自身更好的认识。

摘取自陈中老师的《看透本质》

掌握7个成长维度,让你在职场中风生水起,乘风破浪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这是塞涅卡的智慧之语,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一个艰苦奋斗,历经风雨磨砺,最终破茧成蝶的过程。
人生只此一次,好坏由自己决定。然而,很多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不过是证明自己是个普通人;但也有很多人身处逆境,却能触底反弹,成为人生赢家。
比如J·K·罗琳,因为一场失败的婚姻,让她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单亲妈妈,一度靠救济金勉强度日。但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她没有丧失信心,一个人带着孩子,一边兼职,一边努力备考教师资格证。就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完成了《哈里波特与魔法石》的手稿。
如今,J·K·罗琳已从一个潦倒落魄的单亲妈妈,到自我觉醒,再到成长蜕变成尽享尊荣、财产超过英国女王的作家首富。正是因为这种触底反弹的精神,让J·K·罗琳成了逆袭女神,给无数女性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J·K·罗琳说:“生活是艰辛的,复杂的,超出任何人的控制能力,而谦恭地了解这一点,将使你历经沧桑后能够更好的生存。”
这句话也是提醒我们,不要呆在舒适区里 “自我麻痹”,而是要不断地为自己赋能,用持续成长的思维去拥抱不确定的、不可控的生活变化,并赋予人生积极而正向的意义。
在《学习敏锐度》一书里,对于J·K·罗琳在人生低谷中能够通过自我觉醒,“破茧成蝶”,迎得人生的“高光时刻”,如此定义:人的潜能是未知的,人人都拥有独特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才懂得对学习敏锐度的意识和刻意练习,找到通往未来的重要路径。
本书作者瑞米,北京大学博士,500强外企总监,婧鉴咨询创始人,精力管理教练。作者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7步“学习敏锐度”个人持续成长指南,让身处低谷或痛苦期的人,能够从中借鉴、学习。
书中从理解自我和善用环境两个关键点出发,用理论、工具、实践、案例等,串联出“自我认知敏锐度、心智敏锐度、人际敏锐度、目标敏锐度、变革敏锐度、结果敏锐度和幸福敏锐度”共7个维度的复利式成长地图,让你拥有披荆斩棘的能力,勇于面对新环境和解决新问题,人生从此尽是“坦途”。
那么,书中是如何呈现这7个维度的复利式成长地图,让我们可以在职场和生活中乘风破浪?
既然学习敏锐度能够利于个人成长,那么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定义?
书上说:学习敏锐度,是指一个人从经验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最终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于新的、陌生的环境的能力。它主要是衡量潜力、适应性和发展性的指标,而不是衡量智力的指标。
也就是说,一个具备学习敏锐度的人,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智慧、经验,转化为新情境或不断变化环境下的绩效;对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都会抱着强大的学习力,从以往经验中快速总结出应对未来发展的策略;在此过程中,既不拘泥过往经历,也不沉迷过往成就,而是应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通过“持续积累”,最终实现复利式成长。
换言之,学习敏锐度其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潜力,只要有合适的方法,人人都能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让我们在职场中、学习中、生活中都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但是,知易行难,如果没有方法,更是难上加难。
对此,作者通过个人多年的职业发展,以及多年指导他人职业发展的经验,针对不同的个人成长维度,对学习敏锐度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升级、迭代,并提出了7个维度来体现个人学习敏锐度的理论模型。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站在心理学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处理两类关系,一是“与自我的关系”,包括如何看待自我,如何学习与成长;二是“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如何看待环境,即人、物、条件,以及如何适应与协同,让环境效益和结果最大化。
对于这两大关系,作者用了7个维度来进行阐述,比如其中的第1、2、7个维度,便是“与自己的关系”有关;而第3、4、5、6个维度则“与环境的关系”有关。
在这7大维度里,幸福敏锐度是最抽象,也是最深刻的,更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寻的维度。为此,作者结合心理学的知识和工具,帮助我们把这个抽象的维度落地。而其他6个维度,则与我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职业发展,如果你现在是一位“职场小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会不会经历一些“又囧又笨”的事情?
对于“职场小白”的感受,作者用了12个字来总结:长板没有、短板致命、自卑脆弱。她甚至险些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夭折。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个道理对于作者来说, “穷”不是源于经济收入,而是职业现状的“穷”;对此,她决心改变,并且做到了“知行合一”。因此,她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习能力强、基本功过硬、积极向上”的职场小能手,并为自己此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是否赞叹于作者的蜕变,也好奇她的职业发展究竟是如何进行的?作者用了“学习敏锐度”7个维度中的6个来详细解答:
第1个维度“自我认知敏锐度”:个人想要改变,才会痛定思痛,然后从自己身处的岗位需求中挑出问题,设计出紧急矩阵图;并以此为对照,通过洞察自我,主动跳出舒适区,采取补短板、对症下药的方式,让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
对于能力的快速提升,作者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一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无知无能”到“有知无能”;二为锻炼固化为技能,从“有知无能”到“有知有能”;三为内化成才干标签,从“有知有能”到“无知有能”。通过刻意培养,觉察自我便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不会再受盲点的限制。
第2个维度“心智敏锐度”: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迅速发掘与深入领悟事物规律,在有限的条件下,仍能理清头绪,凡事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中探寻其背后的意义。
第3个维度“人际敏锐度”: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从经验中学习,在变化中保持冷静,适应能力强。能够客观对待与自己反其道而行的人,在任用上“知人善任”,善于表达、聆听,在与他人互动中获得产出。
第4个维度“目标敏锐度”:在变化中能保有明确的目标,激励自己与他人超常表现,能随时聚焦目标,分解目标,最终达成目标。
第5个维度“变革敏锐度”:对事物有好奇心,有创意,拥有引导变革和创新解决方案的活动能力,对事物发展趋势有判断能力,用创造和创新应对未知的变化,并能领先于他人去承受和消化变革所带来的负面结果,最终让他人接受变革。
第6个维度“结果敏锐度”:在困境中能持续获得有效结果,激励他们超常表现,进而让团队达成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结果敏锐度高的人会让他人依赖和依靠,具有“自我卓越”标准,能够建立一支高效、充满活力的团队。
综上所述,有了这6个成长维度做指导,想要在职场中“混日子”会很难。因为,当你把这6个成长维度当成了一种习惯,就会自动屏蔽外界干扰,进入心流状态,成长的点滴都将会化成你的自信和智慧,令你在职场上风生水起。
当你在职场中风生水起时,不要忘了反观自己过往的拼搏经历。因为,这些经历都是成长的烙印,它会时常提醒你——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在学习中、工作中和生活中持续成长、超越自我,继而追求幸福的内在。
也就是说,当我们开始注重内在的幸福感时,就会跳出固有认知,站在高维度思考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问题简而化之。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才真正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提纲挈领,从而让自己不再陷入思维混沌的困境中。
如何理解思维混沌?把人脑比作电脑,而思维混沌就好比电脑木马,是电脑在运行过程中,干扰电脑程序运转的病毒。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思维木马”,它会让你无法正确地深入思考。
这个思维木马,其实就是对环境和条件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价值体现的认知等等。
那么,如何破解“思维木马”?书中用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的6种思维层次,来破解自我设限的思维木马,具体步骤如下:
第1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怨妇型”,所处的理解层次为环境层,也就是说除自己之外的一切都是环境。思考模式为“都是别人的错”。
第2种做法的人被称为“行动派”,所处的理解层次为行动层。思考模式为“我还不够努力”。
第3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战术人才,所处的理解层次为能力层。思考模式为“方法总比问题多”。
第4种做法的人被称为战略人才,所处的理解层次为价值层,即信念、价值观、原则。思考模式为“什么才更重要?”
第5种做法的人被称为身份觉醒者,所处的理解层次为身份层。思考模式为“因为我是……所以我会……处于这个层次的人会思考“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一终极哲学问题。
第6种则是超脱的精神领袖级别,达到这种层次需要特别的机缘,不具普适性。
作者表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努力修炼到前5个层次就很了不起了。总之,追求的层次越高,我们的人生就越会向好发展,幸福感也就越强烈。
瑞米说:“过去1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一路在抛弃旧我、持续学习。”
用作者的话来勉励我们。在这个速变、复杂、有高度,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学习敏锐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尤为重要。
当我们能够理解自我、善用环境,把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迁移到新环境中,用成长型思维拥抱变化,就能在变化中赢得先机。
可以说,《学习敏锐度》就是一本顺应时代变化的职场和人生指南。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7个复利式成长维度,赋能成长;在幸福敏锐度的6个思维层次里努力追求,超越自我。愿我们在职场中一路高歌,乘风破浪;也愿我们能在“焰火”锤炼的人生中破茧成蝶,活出精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市第七维度「七个维度看后市」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