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仓库管理员到民间股神从两万到两千万杨百万感谢时代

“我要买十万国库券!”

1988年的一天,一个神情疲惫、蓬头垢面的男子,夹着一个黑色公文包。

神神秘秘地走到合肥市建设银行信托部,一开口就吓到了所有人。

女营业员上下打量着这个男人,怎么也不像大户呀,于是傲慢地说道:十万元,你有这么多钱吗?

只见男人拿出夹着的公文包,里面赫然是整整齐齐的十万现金!

当时的十万元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又为什么想不开要买国库券呢?

开头买国库券的这个男人真名叫做杨怀定,也被人们称为“民间股神”、“杨百万”。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而后随父母亲搬到上海生活。

1968年,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幸运的杨怀定初中毕业后,却被分到了上海一家合金厂上班。

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属实是踩了狗屎运。

他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好运气,到厂里成为工人以后,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经常被上级领导作为厂里的模范工人进行表扬。

干了几年之后,厂里的仓库管理员职位出现了空缺,厂领导一合计,杨怀定这小伙子不错,可以委以重任。

成为了仓库管理员,工作强度比以前小多了,他经常能够有自己的时候。闲来无聊之时,他喜欢,学习看书。

厂里当时的规定是“宁愿闲着,也不能做其他的事情”,这可把杨怀定憋坏了。他只能偷偷地看书、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他有个对象,是初中同学,两人从小就住在一条马路上。对象家里比较富裕,而杨怀定家里比较穷。

短短几年就当上了管理岗位后,也让他的准丈母娘刮目相看。

他的准丈母娘对女儿说,“怀定是个好孩子,别看他以后穷,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目光要长远。”

在丈母娘的支持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虽然那个时候,两个人只能挤在一个9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日子却平淡而幸福。

不过生活就像丈母娘说的那样,生活正在慢慢地好起来。

当上仓库管理员之后,杨怀定工作干劲更高了,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年年都受到厂里领导的表扬

不仅工作干得好,副业也做得风生水起的。

他先是向老婆的单位推销电线,后来又让浙江的工厂进行代工做插线板进行售卖。

副业的收入有的时候居然能够上千元,不好的时候也能有个两三百,远远超过了他们夫妻两加起来才一百的工资。

没几年,勤劳聪明的夫妻俩就攒了不少钱,还买了彩电、电话,成为当地少有的万元户。

这也给他带来了无妄之灾。厂里有些人看见他富起来了,心里不平衡,就在厂里造谣杨怀定监守自盗,拿着公家的货赚了钱。

恰好厂里的货又被小偷偷了不少,这更加增加了他的嫌疑。

一度公安局的人还将他带回去问话,要求“从实交代”。

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一边照常上班,一边却开始慢慢厌倦了这种勾心斗角。

后来,好在小偷被及时抓到了,才洗清了杨怀定身上的冤屈。

杨怀定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向厂领导提出了辞职。

尽管厂领导百般挽留,造谣的工人也受到的惩罚,杨怀定却表示自己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

没想到的是,辞职让他意外地发现了赚大钱的路子——国库券。

失业之后的杨怀定,在家里百无聊赖,常常就是看看报纸读读书,偶尔还会去外面散散步。

偶然的一天,他注意到报纸上刊登了国库券的新闻:将允许国库券交易,首先在七个城市进行试点,其中就包括上海。

此前,国库券有点像是定期存款,买进之后要到期才能够取出来。

如今允许交易了,“死钱”就变成了“活钱”,这让颇有生意头脑的杨怀定想要去试试运气,看看有没有什么投资的机会。

到了营业网点之后,国库券的利率一下子就让他心动了。

那个时候,银行存款的利率才5.4%,而国库券竟然能够高达15%。

他马上回家取出之前搞副业赚的钱,以108元一张的价格买入了185张国库券。

由于买的人多,到了下午,居然就已经涨到了112元一张。

他转手一卖,就赚了740元,一天一转手就赚到了一年甚至两年的工资。

头脑灵活的他马上注意到了“七城”这个关键词,说明不止上海有国库券,其他地方也有。

他马上打电话给在安徽的亲戚,托他问问合肥的国库券是什么行情,亲戚马上回电话了:98元一张!

那个时候,没有信息网络,电话也是有钱人才能够买得起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信息非常不通畅。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杨怀定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马上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一共10万余元,整整装了一个公文包。

筹到资金以后,他马上乘坐火车前往合肥售卖国库券的银行点。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豪掷10万元买下合肥网点的国库券。

那个银行网点恰好没有点钞机,这可忙坏了几个员工,点了一个多小时才将钱点清。

杨怀定回到上海之后,不到一天就将所有的国库券卖出去了。就这样简单地一倒腾,他就赚了2千多元。

此后,由于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合肥之间,而且又带着一大包的现金,他害怕被人误会是“坏人”。

还专门去公安部门聘请了两个私人保安,月薪500元,据说他是第一个聘请私人保安的人。

有了专门的人保驾护航,杨怀定的生意越做越顺,通常一个月就要往返合肥十多次。

每次带一包钱过去,带一包国库券回来,生意做完之后,回到家里的任务就是数钱。

这可把两夫妻愁坏了,钞票大多是10元的,一万元就有1000张,两个人经常数钱数到手抽筋。

一气之下,杨怀定买了个点钞机。个人买点钞机,商家也是头一回见,可是看着这个穿着普通的小伙子,也不像是有钱人呀。

生意越做越大之后,他自己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雇了几个人专门去河南、山西、江西、湖南等地打探消息、收购国库券。

在将近一年的奋斗中,他成功地积攒起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00万!

当时连万元户都稀少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百万现金,从此他的名号也在上海打响,人称“杨百万”!

国库券的生意做大之后,紧接着就有人跟着做。

做的人多了,国库券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价越来越小,很少有捡漏的机会了。

杨百万逐渐地将目光转移到股票上来,其实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之前,就已经有股票在市场上流通了。早在1984年,上海就发行了第一支股票。

1989年,他看准了真空电子股票。

他算了一笔账,每股100元,每年能够分红15元,哪怕股票不涨,靠分红也能赚一笔。

思虑之后,他马上来到静安的一个证券营业部,一口气买下了该营业部所有的库存,共计2万元。

后来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股票市场迎来了第一波大牛。

1992年真空电子股票已经涨到了2000元一股,他在真空电子上涨的期间一边加仓一边逢高抛售。

靠着真空电子一只股票,他又赚了上百万元。

杨百万成为当时的大红人,只要他在购买了哪只公司的票,马上就会有许多人跟着买,他买的股票一下子就被推动着上涨几个点。

不过,股市的走牛并没有持续很久。

到了1993年,股市开始走熊,上证指数头也不回地往下跌,一直从一千多点跌到了三百多点。

许多大户都在这一波熊市中倾家荡产,而杨百万却存活了下来。

这得益于他过于常人的市场嗅觉,当市场第一波大跌,人人都喊着抄底的时候,他管好了自己的手,选择了观望。

当跌到300多点的时候,他又携带着资金在营业部大喊:给我买一万股XX!

在场的散户纷纷跟着买进,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杨百万出手啦!”

民间的资金早就按捺不住,杨百万成功地点燃了股民们消失已久的热情,上证指数一路上攻。

紧接着,相关部门的救市措施也纷纷出台,助力指数上扬,A股也开启了新一波的行情。

在这一次的操作中,杨百万又成为了“神话”般的人物,股票市值翻了好几倍!

经过股市救市一战之后,杨百万的名气越来越响,被称为“民间股神”。

不过他却并没有留恋名利,而是及时地清仓了所有的股票,逐渐退出交易市场,股票上的资金从千万级别也减到了几十万元左右。

“钱不在多,够用就好。”这是他的理念,后来,他买了两套房子,开始过起了“退休”的生活。

之前,他忙碌了大半生,如今,是该好好享受生活,重新整理一下思绪了。

不过,忙惯了的人一下子又闲不下来。

当时东北有个大学希望聘请他去讲课,工资只有一百多,他高兴地接受了。

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也经常慷慨解囊。

在报纸上看到有位妇女没人照顾,他便聘请了一位保姆照顾其饮食起居;

看到山区有的孩子没饭吃没书读,他又捐钱捐物给希望工程;

他还著书立说,出版了《杨百万20年炒股心经》,希望传授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人理解市场。

另外,杨百万对于爱情的坚守也让许多人津津乐道。

有一次讲课之后,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跑过来,表达的倾慕之情。

杨百万果断地拒绝了,之后女大学生仍不死心,常常骚扰杨百万:“都说你是股神,为什么我这个热门股你就看不上呢?”

杨百万解释道:“你都知道我是股神,却连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我的老婆是我的原始股,和我一起同甘共苦,而你只是一个热门股,是靠着‘炒作’起来的。”

一句话,让这位女大学生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再也不敢来找杨百万了。

退休之后的他只是喝喝茶、下下棋,和普通的老头别无二致。

如果别人不说,谁也不知道这就是曾经在交易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佬。

2021年6月,71岁的杨百万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回顾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从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到仓库管理员。

从国库券到股票交易市场。

从本金两万元到几千万的资金。

曾经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透露过自己改过名字,将杨怀新改成了杨怀定。

改名的原因是:“他要让自己时刻记得,他的成功要感谢时代、感谢人民,要让自己时刻怀定一颗感恩的心!”

永远怀念一代交易大师!永远怀念民间股神杨百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从仓库管理员到民间股神从两万到两千万杨百万感谢时代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