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大底「回顾历次A股熊市大底特征抄底真的很简单」

昨天,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

沪深300股息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值为0.04,这是2006年2月以来的首次倒挂,甚至超过了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某种程度上,现在买沪深300,当前沪深300的股息率为2.70%,比买国债还划算。

前面文章我们主要谈到的“抄底”指标是股债利差,但偏整体偏宏观,今天从更微观具体的角度,谈到熊市大底的特征。

我选的第1个指标是破净股占比。

破净股,即股价跌破净资产,银行属于典型的破净股。

如建设银行股价5.57元,但每股净资产10.24元,市净率0.54。

但在熊市底部,除了银行股,还有大批股票股价跌破净资产,足以反映市场的悲观。

但由于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所以相比破净股数量,破净股占比更具参考价值。

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至今,跌破净资产个股的数量占比超过10%的情况,只出现过5次。

每一次出现,都是熊市大底,对应着磅礴浩荡的大牛市。

最典型的当属2005年,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相当于上证指数上市15年来,还在原地踏步。

而中国GDP从1990年的1.89万亿,增长至2004年的16.18万亿元,复合增速15.39%。

以1993年上市的福耀玻璃为例,净利润从1990年的0.12亿元,增至2004年的3.95亿元,复合增速26%。

很显然,998点的上证指数被严重低估了。

过度的低估,带来的结果就是凶猛的反弹,上证指数2006、2007年分别涨了130%、97%。

从上图可知:破净股占比大于10%,市场进入底部超跌区间,后市越跌中长线投资价值越大。

若破净率大于15%,则意味市场极度低估,后市有望产生超级大牛市。

截至昨日,破净股数量为401只,破净率为8.15%。

我选的第2个指标是市盈率低于25倍的股票占比。

为什么以25倍为标准?

25倍市盈率,据市盈率=市值/净利润,若公司市值100万,则净利润为4万。

如果公司每年都能保持4万的净利润,并选择全部分红,若我们花100万买下这家公司,相当于每年到手利息4万,相当于买了4%恒定利息的固收类理财。

而当前社会默认的无风险收益率为4%,所以对应股票市盈率25倍。

截至昨日,小于25倍的国平数量为1499只,占比37.86%。

这两张图价值千金,赠予有缘人。

因为当市场处于底部时,当账面浮亏不少时,大部分人无心学习。

但他们不知道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在低谷期拉开的。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挫折和低谷期,邓小平有过三起三落,毛泽东也有过三起三落。

伟人尚且做不到一生顺遂,何况我们普通人。

但伟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不会怨天尤人,他不会把一时的失利当作一生的失利。

他们会正确看待问题,会深刻反思,并且会举一反三,从而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们永远乐观,相信低谷只是一时的,潜龙终将腾起空,古狮必醒啸众生。

人生如此,投资更是如此。

人生的很多道理,与投资是相通的。

碌碌无为的人生,靠投资逆袭,难于上青天。

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人生方能更上层楼,投资才能登高望远。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A股历次熊市底部的特征有哪些

股票市场的底部特征有:

一,市场人气特征:在形成最后一跌前,由于股市长时下跌,会在市场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盘,人气也在不断被套中被消耗殆尽,此时是市场人气极度低迷的时刻,恰恰也是股市离真正的低点已经为时不远了。

二,走势形态特征:形成最后一跌期间,股指的技术形态会出现破位加速下跌,各种各样的技术底、市场底、政策底,以及支撑位和关口,都显得弱不禁风,稍事抵抗并纷纷兵败如山倒。

三,下跌幅度特征:在弱市中,很难从调整的幅度方面确认股市的最后一跌,股市谚语:“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观依据的,这时候,需要结合技术分析的手段来确认大盘是否属于最后一。

四,指标背离的特征:指标背离特征需要综合研判,如果仅是其中一两种指标发生底背离还不能说明大盘一定处于最后一跌中。但如果是多个指标在同一时期中在月线、周线、日线上同时发生背离,那么,这时大盘往往极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后的一跌。

扩展资料:

空头市场的形成原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出货”期。它真正的形成是在前一个多头市场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远见的投资人觉察到企业的盈余到达了不正常的高点,而开始加快出货的步伐。此时成交量仍然很高。虽然在弹升时有逐渐减少的倾向,此时,大众仍热衷于交易,但是,开始感觉到预期的获利已逐渐地消逝。

第二个阶段是恐慌时期,想要买进的人开始退缩的,而想要卖出的人则急着要脱手。价格下跌的趋势突然加速到几乎是垂直的程度,此时成交量的比例差距达到最大。在恐慌时期结束以后,通常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次级反弹或者横向的变动。

第三阶段是由那些缺乏信心者的卖出所构成的。在第三阶段的进行时,下跌趋势并没有加速。“没有投资价值的低价股”可能在第一或第二阶段就跌掉了前面多头市场所涨升的部分。业绩较为优良的股票持续下跌,因为这种股票的持有者是最后推动信心的。

在过程上,空头市场最后阶段的下跌是集中于这些业绩优良的股票。空头市场在坏消息频传的情况下结束。最坏的情况已经被预期了,在股价上已经实现了。通常,在坏消息完全出尽之前,空头市场已经过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头市场

A股为什么会出现熊市,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熊市

了解A股历史上下跌触底的特征无疑是未雨绸缪之举,且对投资者的操作能起到实际参考意义。   通过对1994年、2001年开始的两轮熊市股指下跌情况的分析发现,熊市中每次反弹后的下跌时间平均持续149个交易日,平均最大跌幅为35.93%。此外,从技术指标看,下跌结束前,5月均线往往下穿10月均线。这一特点或许值得投资者格外注意,因为相关情况出现后,往往可能会带来股指反弹中的投资机会。  此外,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下跌过程中,仍会出现多个交易机会。  平均下跌149日后触底  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股指走势总是呈现涨跌交替的格局。把握好反弹前的抄底时机,即便是熊市也能尝到赚钱的滋味。  A股历史上出现过四轮熊市。由于前两轮熊市发生在1995年之前,当时A股市场仍处于创立初期的非理性状态,缺乏参考价值。因此,我们选取第三、第四轮熊市作为研究对象。  A股历史上的第三轮熊市起始于1994年9月13日。当日上证指数冲高至1052.94点后开始回落,进入下跌通道。这波下跌一直持续到1995年2月7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524.43点,此后开始反弹。此波下跌持续了97个交易日,最大跌幅达到50.19%。  然而第三轮熊市并没有就此结束。经过7个月的反弹上涨,上证指数于1995年9月12日达到792.54点,涨幅达到51.12%。其间,上证指数一度达到926.41点,最大涨幅达到76.65%。股指于1995年9月12日当天便开始下跌。一直持续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512.83点。此波下跌持续了90个交易日,跌幅为35.29%。若跟此前反弹期间的最高点926.41点相比,则下跌幅度达到44.64%。  此时,第三轮熊市结束,A股进入长达5年多的牛市。至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高至2245.44点,牛市结束,第四轮熊市开始。  此轮熊市的第一波下跌持续至2002年1月29日,当日股指最低跌至1339.20点,较此前高点下跌40.36%,持续155个交易日。  此后股指展开反弹,上证指数上涨至2002年6月25日最高点1748.89点后反弹结束,反弹幅度达到30.59%。紧接着股指再次下跌,至2003年1月6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311.68点。此波下跌持续了132个交易日,最大跌幅为25%。  在第四轮熊市中,这样的情况还出现过两次。股指在第二波下跌后展开持续3个多月的反弹,最高涨幅达到25.76%。  2003年4月16日,上证指数冲高至1649.60点后再度下跌。上证指数于同年11月13日跌至1307.40点,到达第三波下跌的底部。这波下跌持续139个交易日,跌幅为20.74%。  第四波下跌开始于2004年4月7日,此前股指已反弹近5个月,上涨幅度为36.38%。这次下跌持续了280个交易日,最大跌幅达到44.01%。第四波下跌到达底部后,A股开始进入牛市。  综合这两轮熊市的六波下跌来看,持续时间最长的为280个交易日,最短为90个交易日,平均每波下跌持续149个交易日,平均跌幅35.93%。  若只考虑熊市中反弹后的下跌情况,把两轮熊市的第一波下跌剔除后,平均每波下跌持续160个交易日,平均跌幅为31.26%。  值得注意的是,股指触底多发生于上半年。此外,我们通过对比几波下跌的跌幅以及此前的涨幅后发现,下跌前的涨幅越大,下跌的幅度也越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历史大底「回顾历次A股熊市大底特征抄底真的很简单」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