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三季报摘录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市场焦点

摘要

核心观点

2022年基金三季报陆续披露,以“普通股票 偏股混合 灵活配置”为统计口径,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如何看市场焦点话题?

我们根据已披露的2022年基金三季报,对此进行归纳梳理,供投资者参考。

正文

1、未来市场如何看?

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陈皓

尽管三季度内外需相对疲弱,市场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次盈利下调的冲击,但我们倾向于认为3000点附近的A股市场长期价值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横向比较全球几大经济体中,中国最有条件实现相对较低通胀下的较高经济增长率目标。

纵向来看,中国面临的外部局势相比俄乌冲突初期已经有所好转,内部经济随着疫情管控经验的增加也有望触底反弹。我们坚信经历完至暗时刻,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终将得到全球资本的认同。

信澳新能源产业:2022年三季度报告 冯明远

展望四季度,我们判断国内经济有望逐步复苏,整体市场环境有望出现好转。另外,新兴行业经过这轮调整,大部分公司估值回落到合理位置,有望在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出现一定增幅的确定性。

汇丰晋信动态策略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陆彬

在资产配置上,当前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权益资产存在较大吸引力,这意味着风险可能有所降低,所以我们会保持组合较高的仓位。从经济基本面看,三季度稳经济的政策持续发力,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收入和盈利增速有所改善,基本面持续回暖。经过中观行业比较和自下而上个股研究,当前不少成长行业和公司估值因为市场下跌或者业绩增长,已经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广发多因子:2022年三季度报告 唐晓斌、杨冬

展望四季度,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加大,外围风险仍有扰动。无论从海运价格,还是出口数据看,全球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加大,所以国内货币政策有望维持宽松。伴随国内风险的逐步化解,当前市场已经处在底部区域。一方面,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使得此前市场对地产风险的担忧正在被化解。另一方面,随着高温缓解以及“实物工作量”的推进,制造业PMI有望重新升至扩张区间,经济边际回暖。市场整体可能重新进入到了较为合理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与其不断博弈底部反转的行业,不如把精力放在寻找基本面持续向好,具有较好成长空间的行业。

嘉实丰和:2022年三季度报告 谭丽、吴悠

再考察当下的A股市场,从股债风险溢价、历史估值分位等指标看,当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已重新回到低位,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对股票不应过于悲观。但在市场结构上,从热门行业的交易拥挤度、风格因子的相对估值比较等指标看,当前A股的内部分化仍然极致,伴随宏观环境的演变可能已在酝酿中长期风格切换。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自己投资方法论的内核是自下而上的选股,但在今年如此复杂多变的全球宏观环境下,也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分析来应对系统性风险。

兴全商业模式优选:2022年三季度报告 乔迁

当前内外环境仍存不确定性。短期看基本面仍然偏左侧,但市场悲观情绪已经大幅宣泄,从股价角度看,不少好公司从长期维度看已进入可为的价值区间,合理回报可期。

华夏回报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阳琨、季新星

经过第三季度的反弹回落之后,我们预期国内股票市场在年内弱市震荡。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压力较大,上半年 GDP 增速明显偏弱,国外环境受到俄乌冲突及通胀严峻的影响,总需求增长的预期不良。主要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均有较明显的下行。展望下一阶段,我们认为随着二十大的召开,国内经济将迎来新的增长局面。我们期待股票市场经过一个阶段的整固之后,也将会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中欧价值智选回报A:2022年三季度报告 袁维德

展望2022年四季度,当前对权益市场不利的宏观背景有望迎来转机。随着海外通胀见顶,美债利率有可能逐步见顶,全球流动性将得到缓解。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防控的过程中兼顾效率、经济,以及对地产等行业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国内经济的下行态势有望缓解,逐步迎来景气反转,由于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的下跌,广大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也将有所修复,随着宏观上负面因素的逐一解除,市场或有望迎来百花齐放。

东方红睿满沪港深:2022年三季度报告 孙伟

报告期内,虽然疫情有所反复,外部环境还不明朗,但宏观经济整体处于底部回升的态势。第九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的出台,对疫情的传播有很明显的阻断作用,相信后续随着病毒很可能继续的变弱以及新冠特效药物的研发,疫情对人们生活以及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低。从库存周期来看,今年本身就处于经济企稳回升的前期阶段,企业开始为中长期发展做开支,总需求不断回暖,部分设备行业订单已经出现明显好转。可以预见,后续有关提振经济的政策会陆续出台,市场会重拾信心。另外,海外市场随着加息政策的陆续出台,对市场的边际影响开始减弱,伴随着最后的几次加息,市场的底部也慢慢开始出现,对港股以及A股市场的影响也在变小。

银华富裕主题:2022年三季度报告 焦巍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基金管理人认为A股正处于一个类似于2012年尾部时期的关键时间窗口。如果外部的各种条件配合,那么这一窗口不排除成为一轮重要指数级别行情起点的可能。但相较于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都更为复杂,我们还不能简单的给出定论。幸运的是,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与其预测周期,不如被动挺过周期;与其预测潮汐的方向,不如直面潮汐径自独行。

工银瑞信金融地产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鄢耀、王君正

展望四季度,我们对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当前市场已经计入了对于基本面较为悲观的预期,同时杠杆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整体系统性风险相对有限,我们认为无需悲观。

交银新成长: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崇

展望未来一两个季度,海外经济大概率从“滞”逐渐走向“衰退”,国内经济仍旧有可能维持弱复苏趋势,PPI持续下行,CPI缓慢上行,PPI-CPI裂口逐渐收窄,上中下游产业链利润有望重新分配。另一方面,未来一两个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逐渐进入尾声,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的趋势有望扭转,大类资产配置的指针有望逐渐转向债券和权益,国内经济弱复苏,货币政策总体维持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下,预计A股以及港股为首的新兴市场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在经历了三季度的二次回调后,确定性较强的成长龙头在四季度有望迎来的较好投资布局时点,目前时点不宜再过于悲观,若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修复,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不错的年化收益率。

招商制造业转型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景

展望四季度,海外通胀逐渐得到抑制,超预期加息风险在降低;国内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但消费和出口依然承压,预计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流动性方面,国内通胀小幅向上,但整体可控,预计流动性将保持宽松状态。估值方面,市场宽基指数估值普遍回落到历史低位,整体风险可控。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四季度市场将以震荡为主,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

2、结构选择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展望四季度和明年,我们总体认为在这个点位对于市场的悲观已经没有意义,而是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挖掘市场的机会,我们会逐渐加强组合的进攻性。我们三季度减持了部分价格预期见顶的周期股以及一些低增速低估值的防守标的,增持了估值已经调整到合理区间的且未来增长预期良好的高增长成长股。我们看好的科技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现代化军工、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软件、人工智能;看好的消费方向包括高端消费、大众消费、互联网、医美、化妆品、免税、农业以及医药国际供应链。

兴全趋势投资:2022年三季度报告 童兰、董理、谢治宇

从当前时点来看,未来市场最为确定的方向包括:为了经济复苏而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及与经济周期相对弱相关的行业如军工等;对于在强调内循环的大背景下,中长期看受益于进口替代、补短板的成长性行业比如半导体设备等;为了经济复苏必须解决的一些核心矛盾,比如房地产;一些已经处于周期底部整体市值安全边际充足,中长期看依然有成长空间的成长赛道比如消费电子。此外强势的成长赛道中一些依然有空间的领域,以及消费中在回调后逐渐显现的投资机会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杨锐文

对于科创板,尽管今年跌幅不小,但是,我们依旧看好。这段时间,科创板表现比较弱,主要还是受到三年期天量解禁的影响。从解禁的情况来看,减持的金额并不是很大,更大程度还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科创板经历了三年的估值消化,依然在1000点左右徘徊,但是,很多公司的业绩已经翻了几倍,经过三年的蓄势和估值消化,很多机会是非常难得的。科创板的公司几乎涵盖了我们产业自主可控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我们未来最明确的主线。

世界在急剧变化,全球化的进程遭到破坏,过去全球化带来的增量机会很多,但是,未来的增量机会将急剧变少,更多或许是存量结构调整的机会。站在当下,比较明确的机会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安全。安全包括国家安全(军工)、能源安全(传统能源、风光车储等)、粮食安全和产业安全(芯片、软件、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等。二、存量结构的变化。增量机会在变少,存量的变化将是主轴,例如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变,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同时发生,欧洲产业往中美迁移等。三、新技术新方向的星星之火,这包括了AR/VR、机器人、元宇宙等。这里之所以称星星之火,主要还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向都处于非常早期,短期内还看不到行业大爆发的可能性。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丘栋荣

三季度,国内市场消磨信心,国外波动激烈,股票投资者略显艰难,当前市场的位置之佳无需多言,市场存在风险多半已经反应在股价之中,即使还有未知的风险,跨期看整体的概率也占优。撇开市场大幅度下跌带来的情绪,努力获取超额收益更为关键,更何况在市场震荡中,积极布局更有望在未来守得云开。真正应该谨慎的还是市场存在部分估值不合理高估的板块,以大盘成长股为代表的高估值股票有显著调整,但估值水平仍在80%分位以上。同样,我们欣喜于部分成长行业的估值变得合理甚至低估。因此,我们在审慎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基于股权风险溢价水平,积极寻找估值较低、供给受限但需求平稳或扩张的价值股,以及相对低估值但景气上行的成长股,通过把握这些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兴全轻资产:2022年三季度报告 董理

站在当前时点,考虑到未来确定性的较宽松的货币环境,我们依然对股票市场抱有信心。在结构上,我们较为看好的方向包括,对经济复苏形成明显钳制的核心矛盾环节,弱周期的高景气度行业,以及中长期空间确定短期景气度触底的低估行业。此外,在市场连续调整后,我们逐步加强了消费品的研究,在未来关注合适的投资机会。

嘉实丰和:2022年三季度报告 谭丽、吴悠

在结构上,我们相对更看好估值水平更低、偏顺周期属性的价值风格,适度增配了一些优质价值股。虽然三季度经济复苏的实际进程略低于预期,但我们仍然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导向明晰、力度加强,中国经济在未来半年内企稳是大概率事件——从这个角度我们可能代表着二级市场中偏积极乐观的一类投资者。如果经济能够如期的企稳,A股市场将转向盈利驱动,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线索包括:稳增长发力下的基建和地产产业链、疫情后逐步恢复常态的可选消费、从两端受挤中盈利修复的中游制造业等。

国投瑞银新能源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施成

从我们观察来看,新兴产业的增速在2023年仍然十分迅猛,因此行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需矛盾。供给瓶颈的环节依然攫取产业链最高的盈利,并且有可能超过2022年。长期来看,资源品的短缺周期很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有可能持续到明年或者后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体现,其中最早洗牌的环节和竞争力突出的龙头,盈利也会逐渐走过底部,在2023年迎来投资机会。因此整体来看,2023年的投资机会可能多于2022年。

朱雀恒心一年持有:2022年三季度报告 梁跃军、黄昊

我们认为,当前宏观环境下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偏积极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表现低迷是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集中反映,减少博弈,淡化择时,自下而上积极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是我们主要的应对策略。

结构方面,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双碳领域有确定的需求增长,供给端企业投资热情较高,和宏观层面看到的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形成鲜明反差,其间各种投资机会层出不穷。

东方红睿玺三年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延飞、张伟锋

展望未来,虽然面临外围环境的重重压力,但估值水平和历史相比已在底部区域,悲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价格方面得以反映。我们国家通胀处在相对低位,政策空间依然比较大,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出台并发挥作用,经济会逐步企稳。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关注:1、在过去几年内出现供给侧变化的行业。受经济环境影响,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压力较大逐渐退出,甚至出现供给侧出清的情况,而这些行业内剩下来的公司将会在未来经济企稳后享受到行业复苏和竞争格局优化带来的双重机会;2、受政策影响接近结束的行业。前期因政策调整,使得这些公司的业务受到影响,但报表端影响接近尾声,并且股价已经充分反映。我们特别重视在这样的行业出现行业性或公司自身性的转好迹象;3、对具有穿越周期能力,未来有成长空间的企业我们仍将会坚持;虽然很多企业短期的盈利预测可能需要调整,但一两个季度的盈利波动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并不大,股价的波动远远超过内在价值的波动,这也为未来获得收益带来了机会。

嘉实竞争力优选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洪流

短中期看,宏观经济疲软和美联储加息的悲观预期已经包含在市场表现中,A股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对于未来不必悲观。中长期展望,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基金管理人重点关注需求具有长期持续增长的方向,寻找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具备全球化比较优势的公司。管理人关注以下三条线索:1)中国与全球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双碳”,关注中国具备全球化比较优势的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业链条;2)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药创新、高端医疗服务和中国比较优势强大的CXO、原料药和制剂等产业链条;3)全球通胀中枢提升,低估值、低杠杆、高分红的优质资产。

南方阿尔法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章晖

站在目前时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依然复杂,美债收益率上升到接近4%,国内仍有疫情散发影响。但好在估值水平已经较低,地产相关的刺激政策也陆续出台,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目前时点关注的主要行业包括:1.地产和基建(地产刺激政策频出,关注销量企稳的时点,各地基建力度不低,关注部分优质公司订单企稳)2. 新能源汽车(下跌幅度很大,但三季报预告较优)3.通信(订单高景气,有逆周期属性)。

中欧价值成长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健

我们认为当前A股市场调整到具备较明显配置价值的阶段。操作层面,我们将结合企业估值与成长匹配原则进行结构选股,主要关注:一、估值调整充分面临盈利拐点的房地产以及处在盈利拐点的养殖行业;二、中长期我们持续关注具备国产替代进口能力的高端制造及科技企业;三、目光放更从长远来看,受到疫情影响的服务行业将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因政策的边际调整而获得明显的改善。整体上,我们认为目前权益市场处在调整的后半段,放到一年以上维度来看,市场具备较明显的赚钱效应。

3、稳增长链如何看?

安信平稳增长A: 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君

三季度房地产行业销售和投资继续下行态势,各地继续出台各项房地产调整政策,四季度有望看到房地产行业边际好转。……今年三季度我们的股票仓位总体与二季度变化不大,我们继续看好低估值稳增长板块的投资机会。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房地产政策的托底力度加大,我们认为经济将逐渐企稳,顺周期的价值股会迎来一定的相对收益。银行采用以量补价的方式,尽量减少收入增速下行的影响,前两年囤积的拨备可能会反哺盈利。中小行依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速,前期受损较大的股份制银行修复的弹性是最大的。由于3季度交易量下行,券商单季度的业绩增速承压,但从长期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财富管理类的券商。保险中财险率先修复,寿险正在修复中,具体还要观察开门红的预售情况,最快到明年1季度行业的同比增速可能会明显改善。房地产在三季度密集出台政策托底,估值先行于销售修复。我们判断政策会跟随基本面的情况迅速应对。尽管目前的销售依然在下行通道中,但伴随基数的走低,未来销售的同比压力也在逐渐减轻。随着销售的改善,也将拉动投资,在此期间,房地产一般会有超额收益,优选央企国企股东背景的公司。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丘栋荣

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配置逻辑在于:金融板块中的银行,估值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对于潜在风险计入非常悲观预期。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所处区域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好、客户相对多元化,且区域范围内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呈现出业务简单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且相对脱敏房地产风险暴露,估值极低但成长性较高的特征。

房地产市场政策从限购、金融等多维度进一步放松,进入风险暴露彻底后的修复阶段,地产行业初露剩者为王的特征,更集中于高信用、低融资成本优势的央企龙头公司,这些公司短期受益于政策推动的需求反弹,中期受益于供给有量、购房者偏好转变及理性回归,长期受益于市场格局优化和占有份额持续扩张。这些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潜在成长性和盈利质量都会更为优异,并且当前的估值极低,有较好的回报潜力。

泓德睿泽:2022年三季度报告 秦毅

基建板块。自2021年三季度开始,我国房地产销售、拿地、新开工等数据全面回落,尽管目前房地产销售触底回升,但传导到投资端仍需时日。因此作为我国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或需要靠基建投资作为带动。受今年二季度各地疫情制约,基建未能较好落地,三季度开始基建项目预计将进入大规模落地环节,前期股价受到较大影响的优质个股,大概率将迎来较好地投资机会。

4、中小盘股如何看?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丘栋荣

中小盘成长股和价值股。我们坚持三条标准,即需求增长、供给收缩、细分行业龙头,挖掘出真正的低估值小盘成长股和小盘价值股,比如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电气设备与新能源、计算机、机械、化工、电子、轻工、汽车等。

1)内外经济节奏错位,以国内需求为主的行业确定性更高。如医药制造行业,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同时疫情期间压制了部分医疗需求,有望在未来逐步释放,需求层面的确定性增大,很多公司有望迎来新业务加速或核心品种快速放量。而医药集采降价等控费政策已常态化,对行业的边际影响已显著减弱。在政策支持的方向,如医疗新基建、仪器设备自主可控、医药创新升级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优质公司,专注主业和提升经营效率。此外,医药板块已调整接近两年,估值对于悲观预期的反应较为充分。整体看,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多的个股阿尔法机会。

2)计算机、电子、汽车零部件、高端制造等偏成长行业的部分中小盘成长股。市场较大幅度调整后,较高质量、潜在高增长、较高反转可能性的成长股估值定价已很便宜,其基本面符合未来产业趋势,既包括新能源、智能车、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巨大的增长潜力,也包括提升政府效能、产业链融合提效、管理边界拓展的刚性应用。

以计算机为例,从中长期看需求的确定性高,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逐渐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成为政府和企业开拓业务场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对于软硬件的需求持续加强。此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基础软硬件的国产化也成为自主可控的必经之路。从短期来看,过去两三年的疫情对于需求的挤压较大,而今年二季度也成为计算机公司业绩的最低点,随着三季度以来不少公司的订单恢复,板块整体的短期拐点已经较为清晰。而从供给端来看,持续的疫情、疲软的经济对于计算机不少细分领域的小公司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对很多上市公司而言,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了改善。此外,经过大量调研,我们发现头部公司也在控制人员与费用的增长规模,这会使得在未来需求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人效提升,企业经营杠杆逐渐在报表端得到体现。

因此,这些行业挖掘到低风险、低估值、且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盘标的,有存在成为大牛股的潜质。

3)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自贸易战、新冠疫情锤炼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既面向海外也延伸国内,优势产能带来高市场份额,质高价优的产品带来更高盈利。同时这些公司不止于传统制造业,更将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将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具有技术工艺壁垒的产品,对应于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等新需求扩张和新技术应用,其价值量和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质量。因此,广义制造业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

5、新成长链如何看?

中欧明睿新起点: 2022年三季度报告 葛兰

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中长线看好本轮科技创新周期,各个相关产业正在以及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疫情这场硬仗是卓越企业的试金石,只有战略前瞻、技术引领性强、成本优势显著、供应链管理优秀、敢于自我革新的企业才能化危机为机遇。……市场角度看,短期的市场风格或者行业轮动难以预测,但从全市场对比来看,高景气度的行业中,优秀的成长股业绩表现稳定,经历前期调整后,很多公司的估值都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中长期空间确定性大。

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 2022年三季度报告 冯明远、李淑彦、朱然

在国内转型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高端制造和科技自主是未来 5-10 年国内科技产业的确定性成长机会。展望未来几个季度,看好基本面持续向好的光伏,储能,军工等板块,并积极布局未来存在基本面反转和估值修复机会的新能源车,半导体,工控等方向,基于产业政策,技术演进,格局变化,公司经营优化等线索,寻找有超额收益的优质成长型公司。

汇丰晋信核心成长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陆彬

站在当前,居民的新增存款规模持续上升,传统高收益资产缺乏,而权益资产的隐含回报率相对较高,现在处于居民资产加快配置权益资产的大环境中,权益市场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从长期看,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优秀企业将持续涌现,“优质成长”也将成为后续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权益市场的长期结构性机会已经开启。经过近几月的市场调整,部分行业和个股,估值风险得到了充分释放,我们在新能源、医药、计算机等行业已经能够找到不少估值和基本面匹配,同时长期空间较大,公司质地较好的机会。

易方达积极成长:2022年三季度报告 何崇恺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疫情反复带来内需不振,以及欧洲需求疲软、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外需不振等利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配置思路主要围绕两个方向展开:(1)以国防军工为代表的需求端稳定、快速增长的方向;(2)以新能源车、半导体、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渗透率低、国产化迫切的方向。展望未来我们保持乐观态度,坚定看好中国高端制造业与科技板块,基金持仓也将持续聚焦在此领域。

6、新能源链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碳中和是全球的趋势,也是我们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共同认同点之一,电动汽车供应链和光伏供应链已经成为了我们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这两个行业的外需会持续上行。

电动车方面,全球销量明年面临增速降档的压力,压制了板块整体的估值上限。今年国内市场增速十分乐观,我们判断今年销量高增长没有问题,一方面电动车的渗透率还在提升,另一方面车企的新车型还在加速推出,明年大概率还会保持较好的增速。欧洲市场今年的表现并不好,供给和需求端都有问题。往明年看,需求端跟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居民的消费能力息息相关,这两项往明年看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的需求会有一定压力;供给端相对来说改善会更为明显,一方面产业链的供应会有改善,另一方面更多的新车型即将推出,会从供给端拉动潜在需求。美国市场渗透率较低,应该是明年增速最快的市场,但美国补贴政策对中国产业链极大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也很难对美国市场对国内公司的业绩贡献有太乐观的预期。电动车的好处是市场预期较低,板块估值也较低,我们更多聚焦在上游资源、差异化较大的电池以及贴近消费者能留存住利润的具备竞争优势的整车标的。中游材料大规模扩产,我们会持续关注竞争格局的变化。

光伏方面,硅料价格还在超预期上涨,国内外大型地面电站的开工率都不高,但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带动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储能需求大超预期。往明年看,硅料的产能扩张会带动产业链价格下行,虽然个别辅材阶段性会出现紧缺的情况,但整体看供给端约束不大,量的逻辑会得到增强,硅料产能释放后,展望明年会更加乐观,但主产业链的盈利会重新分配,我们更看好新技术带来的盈利溢价、受益于量增的辅材链以及下游绿电运营商。

储能方面,得益于全球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升,欧洲能源价格快速上涨以及海外电网的相对脆弱性,以及国内的新能源消纳的潜在压力,储能尤其是家用储能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往明年看,储能是增速最快的新能源细分赛道,我们持续看好整个储能产业链。

风电方面,今年国内的招标量创历史新高,欧美海上风电的年化增速开始上修,明年的装机增速值得期待,但招标转化为业绩的时间可能比市场的乐观预期的要长。其他还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方面今年的装机持续受供应链和疫情影响,三季度的排产环比改善并不明显,全年的装机量下修;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新签的低价订单开始在今年下半年交付,可能到明年上半年的盈利都受影响。除此之外,可能受到安全事故和其他事件的影响,新的海风招标都是存量已核准的项目,并没有看到新的竞配指标,对海风的未来增速也有一定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的因素。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2022年三季度报告 崔宸龙

整个人类社会目前处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转折点上,光伏和锂电池作为能源革命的生产端和应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我们坚定看好围绕人类社会能源革命这一核心主线的投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细分领域和标的情况,结合在这个大趋势下的最新科技进展,我们主要投资了具有较好投资前景的标的和细分行业,力争通过优选标的来紧跟历史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会定期自下而上寻找具有明显投资机会的个股进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短期波动。新能源运营商开始其商业模式的改善,中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较高,相对于制造端,其渗透率更低、经营稳定性强、未来的发展空间大,我们会关注新能源运营企业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杨锐文

尽管我们认为新能源车增速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行业依然充满着各种机会。借助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越,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在2019年之前,不考虑政府采购,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几乎没有车型能卖到20万元以上的价位段。但是,我们可以再看看今天我们有多少车型能卖到20万以上价位段,中高端车型的崛起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将强力拉动产业链的发展。这是因为20万以下的车型是以节省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而20万以上则是功能和体验为主要考虑因素。正如当年山寨机无法孕育手机产业链,而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手机的崛起则极大促进产业链的发展。毫无疑问,20万以上价位段的国产汽车销量爆发将有力扶持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随着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将会在功能和配置上越来越卷,这种卷带来的竞赛对产业链更多是促进。这是我们为何相对于电动化,更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化的原因。

对于智能化,市场更重视智能驾驶,但是,我认为,智能驾驶并不是智能化的唯一部分。尤其在L4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智能驾驶更多决定的是中高端汽车的下限,并非上限。现阶段真正决定汽车上限的还是底盘和座舱。从产品的角度,更重要是如何在底盘和座舱让用户体验到超预期的感受。汽车的决胜点在底盘和座舱,这决定了汽车在功能上的卷是必然的手段。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层面的领先性,决定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让中国车企有走向全球的底气。从自主品牌出口过去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来看,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迈出走向全球的步伐。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陆彬

过去三年,全球能源结构快速向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的渗透率大幅提升,行业也经历了高速的发展期,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多具备长期优质成长潜力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近年资本开支较大、技术储备充足、竞争力日益加强、市占率还在持续提升,未来几年有望实现较快的复合增速。过去几个月,新能源行业对应2023年的估值水平,市场做了向下的修正,我们认为当前的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在成长股里依然具备较高的吸引力。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聚焦投资于低碳环保主题的相关行业,力争通过主动研究和投资,把握行业长期发展的投资机会。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未来将重点关注在新能源行业的两类投资机会:一、供需仍旧持续紧张,企业盈利能够持续维持的环节;二、新技术的投资机会,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

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邢军亮

展望后续,从中期来看,对新能源板块不必过度担忧,其上行趋势并未结束。首先,随着近期市场震荡与风格发散,新能源板块拥挤度已从高位有所回落,风险已在释放;其次,美债利率顶部震荡,同时国内货币环境宽松未止,宏观流动性对新能源板块仍有支撑;第三,从中报业绩预告看,新能源板块强者恒强,仍是景气的方向。而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板块作为国内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重点方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冲突加剧背景下,维护能源安全“底线思维”的重中之重,仍将是未来数年市场最核心的配置方向之一。

综上,我们仓位配置方面,通过仓位调整减弱了市场风格的风险,仓位结构依旧聚焦在高端制造方向。“碳中和”势在必行,能源行业是突破口。发电及供热是我国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约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能源电力行业控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从能源变革角度来看,风光是未来电力生产侧主力军,逐步迈向存量替代阶段;电网侧方面,碳中和转型支撑,助力能源结构转型;用电侧方面,车辆全面电动化,推进碳中和。

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杜洋

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态势,产业链在供给侧的瓶颈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新车型的智能化水平和性价比较去年有了明显提升,销量维持快速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承担着能源转型、经济转型的使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虽然短期存在着对于补贴退坡、竞争加剧的担忧,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动力依然充足,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长期的发展前景依然保持乐观态度。三季度基金投资策略,选股方面延续了优选细分领域竞争力增强的龙头个股的策略。行业配置方面,在过去均衡配置的基础上,根据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分配的变化趋势,采取了相对灵活的细分行业配置策略,超配产能相对偏紧或有较强的上下游议价能力的细分环节,规避了部分环节竞争激烈化、同质化带来的估值压力,提升了组合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华夏能源革新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郑泽鸿

经历了三季度的调整,新能源板块很多公司估值又到了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从长周期来看,新能源行业未来天花板还很高,在全球双碳的趋势下,无论是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还是清洁能源的发电占比,未来都有很高的成长空间。短期则可以更乐观一些。

国投瑞银新能源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施成

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认为2023年的销量会明显超过目前市场预期。从中国和欧洲来看,芯片、线束等环节的制约得到缓解,汽车产量提升。新能源汽车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在新产能投放后有进一步降价抢占市场的动力。目前燃油车的单位盈利已经较低,外资产商对于利润看重,后续有可能会有稳价保盈利的举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逻辑顺利。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很可能在渗透率到80%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阻碍。目前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估值在历史低位,我们看好整体行业表现。

新能源发电行业,市场预期硅料在四季度开始降价。我们看好光伏行业在2023年有较快增长,但由于市场对于放量的预期较为一致,同时对于单位盈利能力的期望较高,整体产业链投资性价比并没有特别高。我们选择其中新技术、低渗透率产品进行投资。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姚志鹏、熊昱洲

我们看到,即使是在疫情冲击供应链、上游原材料显著涨价的影响下,国内电动车的销量仍不断创历史新高,而且后续随着大量新车型、包括一些现象级产品的逐步交付,后续销量有望持续看到上行趋势。电动车在疫情后的强势恢复情况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了解我们的投资者朋友也知道,虽然上半年市场有较大分歧,但我们从来没有担忧过电动车的需求。这个结论的底层因素,是和过去各种新兴产业、先导国家电动车渗透趋势是类似的,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的发展历史来看,渗透率突破15%以后,都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 70%以上甚至全面渗透的过程,而且极少有新兴产业在渗透率20%附近见顶;从欧洲先导国家的电动车渗透趋势来看,往往也都是突破15%渗透率后持续快速向上,并且很快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些历史的渗透曲线其实也是科技消费品的共性,也是某种层面上产业趋势的共同规律。

华安安信消费服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斌

我们也看到了全球拥抱新能源的决心。这个决心不仅仅来自于大家对未来新能源愿景的美好渴望,也来自于大家为了摆脱传统能源的焦虑。这个情况在欧洲地区表现尤甚。这也提振了国内新能源相关出口产业链的景气。

泓德睿泽:2022年三季度报告 秦毅

新能源。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在未来的3-5年中,均是成长性好、空间大的典型成长板块,其中蕴含大量投资机会。受各地补贴汽车政策的利好刺激,短期股价有较大涨幅,需注意需求兑现过程中带来的波动风险,但其中优质个股在中长期仍有较好投资机会。

南方新能源产业趋势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史博、熊琳

我们认为,第一,对于新能源行业,情绪面相对3-4月恢复,短期趋势面环比不会更差,认为估值体系已经历史低位,大概率不会继续向下;第二,股价继续上涨的理由是基本面向好下的业绩持续超预期,目前来看新能源短期趋势持续向好,这和三四月比是明显乐观的,而长期趋势的分歧更多的是对成长空间的分歧,是对未来几年增速是40-50%还是20-30%的分歧,在目前的估值体系下,已经体现了预期的分歧。所以我们认为后续基本面向好下的业绩持续超预期会带来下一轮股价的上涨,认为新能源依然是成长性价比最高的行业之一。考虑整个市场环境,我们对新能源产业链的增长依然乐观,操作上我们保持在较高仓位水平运行,板块配置相对均衡。

展望四季度,我们看好新能源行业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看好未来十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因为现在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是风光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都是相当低的水平,我们的测算,认为到2025年,锂电行业年均复合增速30-40%左右,光伏、风电行业年均复合增速20-30%左右,这种确定性的增长速度在任何一个行业来看都是很有优势的。

短期因为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资金面的因素,带来了成长预期的变化,也带来是估值体系的变化,目前来看,新能源板块的整体动态估值中枢已经来到了过去三年的低位附近,行业趋势持续向好的基础上,目前的估值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后续业绩兑现是行业成长趋势验证的关键时间点,业绩持续兑现会带来板块估值切换,相反业绩不兑现则会带来逻辑的证伪、股价的波动。我们会更加紧密跟踪行业高频数据的变化,寻找行业拐点。我们将加强调研,从消费端、运营端挖掘能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的成长型公司。我们认为,高景气行业随着市场的投资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资金面的博弈会更加频繁,后续行业投资机会将出现分化,因此对于板块轮动的把握以及选股的要求会更高。

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吴远怡

风电、光伏、储能行业经历了10余年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本土企业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集群、快速的响应创新能力,因而有着无法撼动的全球竞争优势,目前全球新能源从补贴时代向平价时代转变,行业需求正处于爆发的起点,除了光伏行业以外,我国汽车制造业也符合颠覆性创新的范式。我国本土品牌在新能源车中的市占率已超过70%。我们已经看到国产汽车品牌正在颠覆德美日系车称霸的产业格局。未来3-5年随着新能源进一步普及,我们也会看到国产汽车品牌走出国门改变世界。

建信新能源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田元泉、陶灿、张湘龙

从基本面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仍维持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但成本上涨、经济预期偏弱、欧洲市场疲软以及明年退补预期增加了市场对未来销量的担忧;光伏行业海外需求受益于能源紧张维持高景气,原材料成本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后续随着硅料产能释放,国内地面电站需求有望得到改善;风电行业招标量超预期,但装机需求疲软,海上风电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力度较大,发展趋势较为乐观。

7、强链补链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半导体的行业需求周期下行,我们看好的是国产化逻辑,在一些市占率并不高的环节,国产化率提升的速度是远快于行业下行的速度的。软件的国产化进度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今年推行的速度并没有预期快,我们看好明年是软件的信创大年,业绩将进入加速期。

半导体方面,全球整体处于去库存周期,晶圆厂稼动率开始松动,芯片设计公司受消费类下行周期影响业绩继续承压,后续要重点关注库存的拐点。我们看好独立景气周期的国产替代机会,集中在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以及非线性增长的设备零部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国,而从供给端看国内晶圆厂实现生产端完全自给自足尚有较大空缺,伴随着晶圆厂积极配合国产供应商验证导入,国内成熟制程产线建设有望提速,相关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商有望加快提升市场份额。

信创方面,主要包括软件国产化,信创市场有望在明年重启新一轮3-5年的景气上行周期,党政端的乡县级下沉以及行业端需求将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我们逢低布局了竞争格局好、商业化推广能力强的软件龙头公司,今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国产化推进有所推迟,明年信创大年叠加人员成本项优化,将带来可观的业绩弹性。我们同时看好尚处于短板亟待突破、国产化率提升潜力大、充分受益信创放量的核心芯片CPU环节。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杨锐文

无论欧美还是中国的消费衰退的速度都是超出预期的,这也让半导体这一轮的周期性下行来得又急又快,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由于这一轮半导体需求的急降,我们看到三星、美光等大厂都在疯狂砍资本支出,这或许让周期更快见底。由于手机、笔记本、TV等消费电子需求超预期的差,消费类芯片价格出现大幅度跳水,不少芯片型号的库存高企。过去的代理商炒货,夸大了市场需求,这种芯片价格暴跌实属常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诞生新的具有爆发力的终端应用,因此,市场的供需再平衡需要中国消费市场的复苏。这决定了半导体市场会出现明显分化的表现。

从我们的框架出发,我们把半导体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库存波动为代表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二是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三是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

第一类的价格周期型半导体涵盖了存储芯片和大部分的中低端芯片,这类型的半导体的投资价值并不大,更重要是阶段性供需。从过去十年来看,价格周期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美光(MU)的表现远远逊于产品创新型半导体的代表企业英伟达(NVDA),这更像是周期股和成长股的比较。

第二类的基于产品的创新型半导体主要包括中高端的芯片。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与美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定义是略有不同的,美国的产品创新型产品更多是站在技术和应用的最前沿,而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更多是在中高端芯片上媲美或超越海外同行即可。中国的产品创新型半导体某种程度和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是有交集的。

第三类的基于国产替代的自主可控半导体包括了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等。我们国家的芯片自给率不到10%,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自给率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巨大的替代空间。自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自主可控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今天的半导体产业和四年前的半导体产业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不同的领域和产品中均出现零的突破。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半导体的限制,但是,半导体的正循环已经逐步开启,自主可控的最大级别的浪潮或许已不可阻挡。

诺安成长:2022年三季度报告 蔡嵩松

本轮芯片行情要想起来观察的最重要的变量是消费电子的销量数据同比转正。目前看来,离转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已经看到曙光。三季度是消化库存的关键季度,市场需要观测三季报数据,看看重压之下毛利率会下滑到什么水平,看看毛利大幅下滑之后,股价会有什么反应。在此股价位置上,如果消费电子拐点出现,就将展开产业景气度拐点叠加国产替代的大行情。

银河创新成长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郑巍山

三季度半导体下游智能手机、PC等需求继续放缓,但是下滑速度逐渐趋缓,产业链库存修正也继续进行,新能源、汽车、HPC全球景气度依然保持在高位。我们在年初以来一直强调的行业景气度将会分化,但短期的行业景气度波动或者分化,并没有改变国产半导体长期向好的趋势。结构性库存去化已经开始了几个季度,根据SMIC二季度报告对未来的指引来看,这一轮周期调整或许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但可以确定的是,集成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短期有调整,但本土制造长期逻辑不变。结合TSMC二季度法说会观点,预计本轮去库存的周期可能调整到明年中期,但长期半导体需求的结构性增长依然稳固。在行业库存去化阶段,我们还是要积极的寻找下一轮增长的方向,适当调整持仓结构,为未来做准备。在未来的两三个季度,投资者不应该再继续无休止的悲观下去,行业的结构性库存出清持续时间不会太久。同时,国产替代的逻辑越来越强,我们也会持续看好。

8、数字经济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传媒互联网传统细分赛道都已经到了行业发展的瓶颈期,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和时长到了天花板,所以我们认为行业的贝塔性机会不大,未来的投资机会大概率会在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中诞生。回溯历史,硬件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新应用新商业模式的爆发,VR、AR设备的放量是值得关注的,去年VR设备的出货量全球超过千万,应用的爆发往往滞后硬件放量1-2年,所以明年在VR应用领域是值得重点关注。广告行业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较大,梯媒、互联网营销、传统互联网大厂在业绩层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展望明年会有明显的改善。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龙头公司的商业模式、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梯媒龙头和互联网大厂的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姚志鹏、熊昱洲

随着传统互联网平台逐步变成基础设施,社会的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但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然是中期重要的方向,数字资产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资产,不论是基于企业端的数据产生和处理,还是互联网仍然存在的直播电商等少量的流量亮点,抑或正在孕育的 web3.0,新的数据和信息的产生方向仍然会蕴含着新的投资机遇。同时随着车成为新的智能终端,超级算力和超级储能也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十年前智能手机的兴起最后淘汰了MP3,数码相机等若干终端,本轮智能汽车的发展也有可能带来对移动储能等很多产品和业态的替代。

国投瑞银新能源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施成

TMT行业里我们看好智能汽车。汽车行业的产能充分释放,使得2023年竞争将会很激烈。而作为规模经济的行业,头部企业可能会迅速拉大和尾部企业的差距,2023年很可能是两极分化剧烈的年份。这个过程中,特征明显的车企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智能化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品差异点来体现。

9、国防装备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现代化军工的行业需求没有问题,只要相关上市公司可以突破技术壁垒和工艺壁垒,订单和业绩不用太过发愁。

国防军工方面,全球军备大幅抬升背景下,我国国防建设的刚性更强,十四五期间装备采购景气度都将维持高位。军工行业严格准入壁垒带来较优的竞争格局,生产和制造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供应商量、利增长的确定性高,新一轮产能释放带动下,业绩高增可期。我们优选航空发动机、四代机、导弹三大高景气方向,重点把握渗透率、国产化率提升的优势中上游环节。当前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速和估值匹配度较高,展望明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公司有望率先完成估值切换。

易方达国防军工A:2022年三季度报告 何崇恺

我们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以及海外需求疲软对未来国内出口增长不利等因素,我们认为国防军工板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备较强的超额收益。板块内部我们看好军用电子、发动机、导弹、信息化、先进材料、先进武器平台等成长性较强的赛道。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受益于国防武器升级放量、治理结构优异的军工上市公司,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姚志鹏、熊昱洲

军事工业仍然是大国的重要支柱,国际地缘政治的冲突未来会加速军工产业的发展。围绕下一代作战单元战机和导弹,相关材料、电子的产业链会保持较快增长,仍然是经济下行期难得的确定性增长。

10、医药板块如何看?

中欧医疗健康A: 2022年三季度报告 葛兰

展望4季度,宏观环境短期仍有不确定性,但行业面对相关不确定性扰动的准备也更加充分,预计4季度仍将是振荡恢复的趋势。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增长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创新是行业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洗礼,国内创新企业整体研发管线布局更加理性,资源向差异化方向倾斜,甚至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诞生。在有大量临床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的背景下,创新药及器械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国内的创新药服务企业也逐步形成了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部分细分领域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此外,我们认为相关服务商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平台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大概率仍将持续提升,保持其较高的景气度。此外,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未来空间依然巨大。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由于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比例都已在历史低位,我们的判断是目前医药已经在底部区域。最近医药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财政贴息贷款的医疗设备更新、美国UVL清单的变化等等,所以我们认为医药短期应该会有估值的向上修复。但是中长期来看,由于板块缺乏景气度明显上行的主线,更多的会是个股机会。

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2022年三季度报告 赵蓓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也经历了港股和美股创新药板块的下跌引起投资者对一级市场投融资进而对创新药企研发投入和CXO行业订单的担忧,经历了地缘政治因素影响CXO企业海外订单的担忧,经历了疫情对消费行业景气度负面冲击的担忧,总体也呈现了巨大的波动性。根据我们紧密的跟踪,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的下跌确实会影响CXO行业的短期订单,但长期看我国CXO行业受益于工程师红利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存在,市场份额或仍会提升,即使有周期波动性也依然存在实现较高增速的机会,当前估值或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景气度下行的悲观预期。医疗服务、药品、器械、药店和消费医疗受一定程度的疫情冲击,但整体影响相对可控,我们认为短期冲击并不影响长期经营趋势和竞争力。中药OTC受益于四类药品的更合理管理,竞争格局的改善以及长期品牌价值的提升,经营趋势在改善。

汇添富创新医药:2022年三季度报告 郑磊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疫情的反复、流动性预期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市场的风险偏好。医药表现相对比较平淡,医保政策仍然对板块形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我们看到了政策积极的一面,专项债的推出有利于国内医疗器械需求的释放,而鼓励国产化也让国内优秀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市场机会。

报告期内,我们围绕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消费升级、高端制造的三条主线,坚持高质量证券的选股标准,重仓好赛道中的优质资产。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姚志鹏、熊昱洲

人类仍然面临着肿瘤、新冠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困扰,不论是靶向治疗还是细胞基因治疗,新的治疗技术也在孕育。虽然国内医药政策更偏向福利化,因此未来大市值医药公司的孕育大概率需要占领美国等国际市场。目前创新药周期仍然处于低潮期,医药行业的估值也在历史极低的位置,我们也在耐心的研究等待属于中国的 First In Class 的诞生。未来大单品的诞生将会带来下一波的创新药周期。

银华富裕主题:2022年三季度报告 焦巍

短期而言在当前的位置,基金经理认为医药的性价比低于大消费类的个股。长期而言,如果现有模式不加以改变,那么中国的创新药很可能陷入一个中期的逆向循环。在新的政策或者重磅药品模式出现之前,估值可以铸就底部,但很难带来长期发展的空间。对于单纯的消费医疗领域,我们认为基本面没有问题,但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

11、消费板块如何看?

银华心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李晓星、张萍

消费股的投资都是看相对的中长期,在短期数据不佳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不错的买点。我们对于消费股短期的基本面并不乐观,很多公司的三季报将承压。我们认为目前的股价已经反应了短期的基本面下行,对于中长期的基本面非常乐观,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趋势没有改变。高端消费、大众消费、互联网、医美、化妆品、免税、农业以及医药国际供应链都是我们看好的方向。

二季度末,市场对疫情消散后消费复苏预期过高,但三季度消费基本面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只是预期走了一个过山车,当然消费复苏的进程也有一些不确定性的发生。站在当下,我们承认短期国内外宏观、政策的复杂性,以及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但仍坚定认为组合的安全感来自于业绩的稳定性,与其被恐慌的情绪驱使,不如踏实守护在逆境中不断筑高自身壁垒的优秀公司。展望四季度和明年,我们乐观认为国内政策会有向好的边际变化,消费的改善会持续,配置上以业绩确定性高的白酒为主,大众品选择有结构升级和成本下降优势的龙头公司,加仓了养殖后周期的饲料龙头。

富国消费主题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园园

报告期内,虽然散发的疫情使得国内的消费场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跟踪下来,消费行业尤其是消费品龙头公司基本面还是表现了一定的韧性,基于消费板块经历了自21年年初以来的调整,很多细分板块估值已拥有较好的性价比,本基金在市场调整期还是保持了对国内经济消费等中长期发展的充足信心,积极寻找可持续增长的优质消费品企业。中长期来看,国内消费仍将沿着消费升级、品牌集中度提升等方向持续的发展。

银华富裕主题:2022年三季度报告 焦巍

在消费领域,我们认为透过疫情更能看到此消彼长的机会。比如我们去年重仓的进攻性的白酒和啤酒由于外部原因而受阻的同时,原有的主打渠道端的啤酒企业,和省内疫情受影响较小的白酒公司,都在这种形势下受到了市场的发掘,作为一只消费为主的基金,我们认为不应忽视这些可能改变未来格局的公司。

交银施罗德品质增长一年持有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韩威俊

展望2022年四季度,我们依然认为消费行业最困难的时间或已经过去,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稳定复苏以及全国疫情的缓和,预计消费行业或在明年迎来较为明显的复苏,行业个股的α行情仍然值得期待。我们仍然会坚持打破行业配置的思路,把所有消费公司放在一起作为比较,后续仍然会继续积极配置2023年盈利预测确定性较高的公司。

泓德睿泽:2022年三季度报告 秦毅

疫情后复苏板块。尽管奥密克戎的传染性高,并且在今年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冲击,但随着我国防疫措施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有能力实现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伴随疫情管控措施的不断进化,伴随各地刺激消费政策的不断落地,在疫情期间受到重大负面冲击的消费、交运、酒旅等板块,在未来也将逐步迎来复苏。

猪周期板块。生猪养殖行业周期主要来源于供给周期,由于行业中散养户始终占据较高比例,因此此行业过去的历史经验在每轮猪周期中都在不断重复,此轮依然如此。按照历史规律及猪价走势判断,猪周期板块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目前正在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尽管过程会有曲折,但趋势确定,因此布局该板块中优质的公司进行投资大概率会产生较好的收益。

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A:2022年三季度报告 张锋

内需消费的需求边际上逐渐改善,PPI与CPI的剪刀差变化可能也会减缓企业的成本压力,部分消费企业的利润端可能因此得到修复。

汇添富成长焦点:2022年三季度报告 陈潇扬、李威

虽然疫情对短期消费场景有影响,但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空间和结构升级相对确定。由于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今年部分线下消费数据表现一般,但我们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信心较强。一方面,中国十几亿人口对应的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任何一个细分消费行业都有可能诞生较大市值的公司;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消费升级将是长期的投资主线。比如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靓丽的销售数据告诉我们,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只是许多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产品、耐心教育消费者。我们相信在消费这个长坡厚雪的行业中,会诞生许多具有品牌力、能持续稳健增长的中国公司。

12、港股整体如何看?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丘栋荣

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看好的原因有三点:

(1)估值便宜。基本面偏弱和直面海外压力,港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绝对低位。港股的价值股相比对应的A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水平更高;而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更便宜,吸引力的水平更高,能很好的符合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的选股标准。

(2)经营稳健且受益基本面持续改善。港股的价值股以中国经济中各行业龙头公司为主,深深嵌入中国经济中,经营极为稳健且盈利扎实,还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如龙头房地产企业,港股的估值更为便宜,同时经营策略更稳健,逆势扩张,有望保持持续的内生增长。港股中如制药、原料药、消费类的成长性公司,估值远低于A股,商业模式更简单优异,业务扎实,前景广阔。

港股中的互联网公司,1)这些公司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粘性极强,面对的核心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这些公司的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将持续提高;2)政策最为敏感的阶段已过,这些公司从政策缓解的关注过渡到回归公司自身价值,聚焦于核心业务领域,坚实的业务壁垒才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未来;3)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这些公司扩张放缓,削减非核心业务资本开支,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水平预期提升,将有助于投资价值的实现。

(3)政策预期改善,流动性风险至高位。中外都以内部政策为主,公司的经营更趋内化;流动性冲击超预期,但当前为冲击高位,港股极低估值条件下,会愈发回归理性。

中欧丰泓沪港深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罗佳明、沈悦

目前对港股市场的不利因素依然为我们在基金中期报告提到的两方面挑战。一方面体现为上市公司的盈利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承压,另一方面在市场流动性方面则受到美联储加息缩表和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影响,从而极大的影响公司估值。对于第一方面,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随后的几个季度有望持续改善,公司的盈利或会跟随好转,其中优秀公司如能把握经济周期向上的机会,或可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利润和现金流。第二方面,我们依然认为,美元指数的强势行情或许在年底即将走向尾声,这也意味着此轮港股市场的下跌或将结束。

嘉实价值精选:2022年三季度报告 谭丽

港股市场在海外流动性收缩,同时国内经济低迷的双重压力下,短期行情低迷,海外加息到年底基本会告一段落,核心矛盾还是国内的经济基本面,一旦基本面扭转,港股以其非常低的估值,也会有很高的弹性。

13、周期板块如何看?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A:2022年三季度报告 杨锐文

在之前的季报中,我们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是科技成长类占优。但是,实际上,周期类能源股似乎才是贯穿了全年的机会。我们深刻反思之后,才认识到本质上并不是煤炭等传统能源的短期供需紧缺造成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过去那么多年的能源发展更多建设的是风光等不稳定电源,却轻视了火电、水电和核电等基荷电源的建设,这让整个能源系统的冗余性和稳定性大幅下降。这也是我们这两年为什么限电频发的根本原因,当然,极端天气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系统的安全性在下降,安全冗余不够。俄乌战争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能源自主可控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低廉的能源成本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持和维持这一优势也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中庚价值领航: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丘栋荣

能源、资源类公司及其下游产能。(1)三季度国内外需求均出现不稳定因素,但国内基本面处于底部不应悲观,国内稳增长确实在发力,能源和资源国内需求在回升,价格在显著调整后趋稳。而海外美元指数猛升、预期衰退交易显著快于现实供需,库存水平处于低位;(2)能源、资源类公司延续谨慎策略,资本开支意愿仍严重不足,供给弹性不足依然是现实状况,相对紧平衡将有利于存量资产价值。战争、能源等宏大叙事的影响仍未结束,不确定性高企,一旦供需失衡卷土重来,能源、资源类公司自下而上来看,仍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3)中国富煤资源禀赋及政府调控,煤炭单位热值相比海外油、气的显著优势保持高位,即成本端优势的置信度相当高,不严重依赖于价格走势。而且国内相关下游行业企业的产能受扰动相比最小,经营的比较优势还在累积,产能双重受益于国内需求恢复和出海替代。因此,这些公司具有很强的个股阿尔法,保持电解铝等在能源利用上更有优势的公司的配置。

华夏核心制造A:2022年三季度报告 郑泽鸿

具体到四季度,俄乌冲突带来的海外能源危机短期难以解决,以煤炭、油运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及运输行业预计仍将保持强势。而在海外经济从滞涨向衰退的转换过程中,黄金板块或许也有不错的收益。

银华富裕主题:2022年三季度报告 焦巍

我们认为,不排除传统能源的原油和煤炭行业出现了类似于白酒竞争格局改善并持续的情形。在去年,基于对周期股的把握不足,本基金忽视了这类公司。在本季度,基于对传统能源行业的学习,管理人认为,这种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更多是出自于供给侧而不是需求侧的短暂刺激。估值低并非买入个股的原因,但当估值低并且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公司,不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能直接体现在即期分红能力上的时候,这种投资的格局已经类似于当年的白酒企业,需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华安安信消费服务A:2022年三季度报告 王斌

能源相关行业是结构性机会之一。传统能源方面,我们看到了新型电力系统体系下,电源侧除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增量外,传统能源发电的必要性和特殊价值。比如:火电拥有较灵活的调峰能力,能够较好的匹配和平滑新能源和负荷之间的曲线。水电是较低成本电力供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特定阶段,这些传统公用事业属性的发电服务性行业具有特殊的价值。

14、风险提示

本报告为部分基金经理的已披露2022三季报内容整理,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39833000)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基金三季报摘录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市场焦点

一天吸金超百亿!刘格菘新发基金再成爆款,对于后市他这么看

市场近期震荡调整,“顶流”基金经理的吸引力却丝毫不减。

8月23日,拟由广发基金刘格菘担任基金经理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开始发行。中证君从渠道人士处了解到,该基金单日认购金额超过100亿元,成为近期少有的百亿级爆款基金。

单日认购超百亿元

近期的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新基金发行也有所降温。Wind统计显示,7月以来截至8月23日,新成立的基金中,有11只发行规模超过60亿元,规模最大的不足90亿元。

但“顶流”基金经理的新产品依然受到投资者追捧。8月23日,拟由刘格菘担任基金经理、民生银行托管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开始发行。根据基金份额发售公告,该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150亿元。

中证君从渠道人士处了解到,当天上午该基金认购已超过70亿元,14时认购超过100亿元。

刘格菘现任广发基金联席投资总监、高级董事总经理、成长投资部总经理。2019年,由他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A、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分别以121.69%、110.37%、106.58%的年度收益率包揽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前三名。

刘格菘也是目前全市场在管基金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之一。截至上半年末,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超750亿元,在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排第四。若加上新发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刘格菘的在管规模将超过900亿元,在管规模将仅次于张坤和刘彦春,位列第三。

当前是布局权益资产较好时机

刘格菘表示,中长期来看,现在是布局权益资产的较好时机。短期市场有估值调整、流动性等压力,这些因素在四季度或有较大变化。

他认为,A股大概率是结构分化:一些景气度比较高、性价比还不错的资产预计会有结构性机会,但一些盈利低于预期、过去透支成长性比较多的资产,有波动的可能性。三四季度可能是为明年挑选资产的好时点,很多公司三季报出来之后就能看清全年的方向,产业趋势的判断也会比较明朗,这个阶段或迎来比较好的配置机会。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基金三季报摘录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市场焦点

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吗?百亿级别的基金怎么选?

      在基金市场上,总有强者恒强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基金规模来说,基金的规模越大,越是就有资金吸引能力,截至二季度末,有158位权益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
基金经理的魅力
      基金的吸金能力很多时候就是基金经理的吸金能力,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2019年三季度末,著名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规模仅有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其管理规模突破800亿,增加了10倍有余。正是因为这一年的亮眼业绩,刘格菘的管理规模主要是在大幅增长,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基金经理的魅力真正体现在了基金的销量中。
业绩驱动基金规模增长的根本
      业绩驱动是炼成百亿级基金经理最根本的原因,市场行情是触发因素。业绩、行情加粉丝效应可以说是形成百亿基金的重要条件土壤。这种百亿基金激增背后,说明投资者对于基金“专业投资”能力的认可,客观上也为行情的持续以及“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提供了一定支撑。
如何评价百亿级别的基金
基金公司
      作为普通投资者,对于百亿基金的出现,应理性面对,不要盲目追捧。选百亿基金,首先要选基金公司。百亿级基金的管理需要投研团队的系统支持,只有强大的公司综合实力,才能为大规模基金的管理提供智力、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撑,否则百亿级规模也无法持续。
基金经理
      对于百亿基金的基金经理,最好要经验丰富,身经百战。除了历史业绩表现优秀,还有有大规模基金管理的经验。
      如果该基金持续在百亿规模,则后市业绩继续当前表现的概率较大,因为主动权益管理规模能够持续稳定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经理,大多有丰富的投研经验,中长期业绩比较好,注重风险控制,净值回撤较小。
      每个基金经理都希望把业绩做好,但对于涉及主动管理的基金,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是有边界的,规模过大取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就会增加,某些情况下,反而不利于基金经理持股。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基金,历史业绩好引发市场关注,进而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规模暴增,但又因规模过大导致业绩下降。要避免这种怪圈,一方面要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有一定要求,对基金投资者也要求颇高。毕竟基金是投资工具,基金经理按合同规定配置资产,投资者则是选择工具的人,我们的初心是要在投资市场赚“可持续的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贪图大干快上的规模效应。
      以上就是关于基金规模过大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基金三季报摘录百亿基金经理如何看市场焦点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