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牛股,2007年股市大牛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何建川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2.01%,周线已经6连阳,而创业板指数大涨5.13%,结束了此前两周连跌,并创出去年来最大的单周涨幅。一些底部反弹的中小创个股反弹势头强劲,绝对涨幅超过了大盘蓝筹、白马股,去年表现偏弱的券商、建筑板块近期也走出了较强的行情,显示当前行情的扩散度较去年有所提升。

本周末,在一场国内各路私募聚集的论坛上,多位业界知名的私募人士发表了对市场的看法。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目前私募圈的主流观点是看多今年行情。有私募人士指出,从目前A股的盈利水平、估值水平和杠杆水平来看,行情运行总体健康。而在市场风格的展望上,不少私募认为今年行情的集中度可能会出现扩散,中小创中的龙头公司也有表现的机会。

“四大金刚”模式似又重现

本周虽然市场风格曾现轮动,不过整体呈现普涨格局,上证50、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沪深300红利指数等大盘蓝筹股占主要权重的指数周线少则4连阳,多则6连阳,此前持续低迷的创业板指数本周也录得去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2006~2007年那轮大牛市中,大盘蓝筹股领涨的“四大金刚”模式近阶段似乎又有重出江湖的迹象,万科A、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石油、宝钢股份、中信证券、中国建筑等一批大盘蓝筹股的周线少则2连阳、多则6连阳。这导致了上证50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红利指数等以大盘蓝筹股为权重的指数连创新高,但包括深成指、万得全A、中小板指数等一系列大盘蓝筹股权重不高的指数仍没有突破去年11月中旬创出的高点。

据兴业证券最新统计,从市盈率角度,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本周15.53倍的PE值,目前所有行业中相对估值偏高的前三行业为国防军工、通信、计算机,而相对估值偏低的前三行业为银行、煤炭、建筑。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来,在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涨幅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房地产、家电、银行、非银金融、食品饮料、建材、休闲服务、采掘、钢铁、建筑装饰。其中房地产、采掘、建筑装饰去年的排名都在10名开外,而非银金融中的券商板块在去年也整体低迷。不过今年来这些行业纷纷“逆袭”,其背后亦有估值因素。

以建筑装饰行业为例,据华泰证券统计,从建筑板块相对沪深300指数的PE水平看,当前已接近1995年以来的最低区间。2000年之后,建筑板块PE/沪深300PE共3次下降至1或小于1,而每一次均带来了建筑板块相对大盘估值的回升,今年1月23日,建筑PE/沪深300PE已跌至1.06。

另外,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建筑板块比例已下降至2013年以来次低水平,前期基金重仓的建筑央企和园林龙头均遭到较大幅度减持,其中减持比例较高的个股包括中国建筑、葛洲坝、龙元建设、铁汉生态、蒙草生态等。

据东吴证券统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在各主要行业中,公募基金低配比例较高的行业有纺织服装、采掘、建筑装饰、银行、交运、公用事业,而超配比例较高的行业有电子、家电、食品饮料、电气设备。

私募:行情运行总体健康

近年来,国内私募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私募对市场的影响力趋于增大。截至2017年底,国内私募管理基金规模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8%。管理规模在100亿及以上的私募家数同比增加52家,达到185家,创历史新高。

本周六,朝阳永续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大型私募论坛,现场汇聚了不少国内私募机构。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目前私募圈的主流观点是看多今年市场。聚劲投资张怀安认为,从目前A股的盈利水平、估值水平和杠杆水平来看,行情运行总体健康,整体不算贵。

去年全年,市场的风格呈现明显的结构化特征。展望今年,不少私募人士认为,今年仍将是结构性行情,但结构的特征会较去年有所转变。

弘尚资产合伙人于龙指出,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处于细分行业龙头地位的中小盘价值股。

张怀安指出,今年投资者可以不用太过于区分大盘股和小盘股,只要是行业龙头都可关注。对于市场风格可能出现的变化,张怀安表示,目前中小创的估值水平已经在历史低位,如果产业资本开始增持一些中小创里的龙头公司,这将是积极信号。

在具体行业选择上,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孙庆瑞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供求关系较好,基于此,看好受益于这一趋势的金融行业、消费品行业、制造业和部分强周期行业,相对看淡与经济周期关联度较弱的TMT板块。

关于需要关注的风险因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位私募人士认为,如果CPI数据上行超预期,投资者需引起警惕。另外,有私募人士认为,一些业绩颓势难以逆转或者存在财务问题的公司将面临进一步的被边缘化。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16大牛股,2007年股市大牛市

关于股票的一道考题 高手进来帮忙解答一下吧

牛市成长的十大理由
在对国内股市走势的判断上,看“多”的声音似乎压倒了看“空”的,大牛市行情、股市“盛世论”、股市“黄金十年”等乐观论调回响于市场和学术界。乐观者的理由归纳起来有10条。
理由之一: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看好。
“2006年股市行情繁荣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流动性过剩。最大的原因是,2006年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而且是低通胀伴随的高增长。在这种大好的发展势头下,股市运行真正得到了经济周期上升的支撑。”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贺强认为,2007年肯定会延续2006年大牛市行情,但资本市场的运作将更加复杂。预计这波行情至少能持续到2008年奥运会。
理由之二:股权分置改革胜局已定。
“股改成功,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利益关系,使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取向,理顺了原来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是股权分置改革最大的功绩。过去屡禁不止的违规关联交易、违规并购,都是掏空上市公司利润的手段,今后这种现象将会大大减少。这样,上市公司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股市的估值和定价功能将得到恢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说。
理由之三:人民币持续升值。
国信证券综合研究所所长何诚颖认为,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形成,只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中国股市向上趋势不会改变。他预计,2007年至2010年人民币预计升值幅度为16%至20%。在涨跌互现的双向波动中,2007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将在4%至5%,年底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达到7.35。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继续发挥作用,股市在2007年底将达到创记录的5300点。如果人民币升值时长为五年,上证指数最高可达7000多点。
理由之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北京首创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称,股改完成后,大股东价值将通过上市公司市值来实现,因此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良资产的动力将空前强劲。股改以来,已经有数百家公司大股东承诺对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虽然目前还不能用明确数据来定量分析,不过,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潜力相当可观,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并不为过。研究显示,A股市场已经进入“价值注入”阶段,预计未来三年内A股市场市值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与此同时,在一个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迎来了内生性的增长时期。根据WIND提供的最新数据计算,全部A股的2006年预期业绩增长高达60%。大多数行业的实际业绩有望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理由之五:市场估值依然合理。
国投瑞银投资部总监刑修元认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大的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这为股市未来稳步发展留下了持续上升空间。以2006年12月15日为测算日,中标300公司2006年动态市盈率为19.18倍,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15.61倍。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看,目前市场估值依然基本合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估。而且,从全球来看,根据瑞银环球资产的全球股票市场估值模型,目前A股市场依然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理由之六:产业竞争优势。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2006年推动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在2007年还将会继续存在。这些因素除了货币现象和制度变革之外,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资本市场上升。按照目前的抽样分析,上升空间还有差不多五年左右时间,所以2007年这个因素还会带动股市有良好上升空间。
理由之七:政策鼓励。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预计,2007年1月开始实行的新会计准则预计将改进公司治理、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并将为股票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或海外的机构投资者。同时决策部门将鼓励海外上市公司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将来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适用的法定税率将明显下调,执行高税率的公司则会受益。两税合一带来的市场预期将提升A股市场的估值引力。
理由之八:金融创新。
股指期货将于2007年早期推入市场,A股交易制度上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缺陷将得到修补,其“长牛效应”将进一步提升股市活跃度。平安证券表示,年内备兑权证可望面市。预计融资融券以及对部分类别的股票放宽涨跌停板限制、实施T+0日内回转交易等差别交易制度等也将相继推出。联合证券指出,国际上,股指期货交易规模和股票市场规模基本比例是1:1。中国目前股市市值规模已达10万亿元,按1:1的保守计算,股指期货的推出也相当于再造一个股市。
理由之九:人口红利。
银河证券近日发布的2007年度股市投资策略报告认为,中国进入人口红利时代,将从内需方面稳定保障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批高峰人口目前都进入了壮年期,也就是劳动创造能力与收入能力的高峰。他们的子女也将在未来10年左右持续进入成年期。这两代人所形成的人口高峰,被当今业内称为人口红利时代。
理由之十: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根据国投瑞银的判断,进入2007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可能比2006年有所放缓,但整体增长率仍会较为强劲,保持在5%至6%。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在世界各地的股市上有所体现,这种利好也将对我国国内的股票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站在开放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吴晓求更是大胆地提出了激动人心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到80万亿人民币。”
牛市化解矛盾,熊市激化矛盾;牛市有正财富效应,熊市有负财富效应。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牛市都是市场投资者期待的最理想的运行方式和最有益的市场状态,是股票市场发挥正面作用和积极效能的最基本条件和最适宜环境。特别是在中国股市还没有股指期货的状态下,牛市就几乎是投资者赢得利润的唯一机会。在中国股市经历了2006年的大牛市之后,社会各方对股市现状及其运行趋势的判断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泡沫论”又渐渐开始抬头。在我看来,中国股市的牛市运行过程还远没有结束,不但中国股市和中国股民需要牛市,而且整个中国更需要牛市。没有一个长期的牛市过程,中国股市就很难真正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中国经济就很难有效形成新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中国改革也就很难最终实现从旧体制向新机制跨越的“凤凰涅磐”。
市场走势的三重评价
2005年7月以来的这一轮牛市,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最有意义的牛市。
这是一轮最健康的牛市。这一轮的牛市,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同时起步也同步发展,伴随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整个过程。之所以说它最健康,是因为整个牛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为深刻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过程,虽然在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中,也有过少数股票的大起大落,整个市场也经历了齐涨齐跌的过程,但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价值发现和价值重估成为市场的主流,市场上崇优弃劣的观念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蓝筹股已经成为市场上趋之若鹜的热点和焦点,市场上的资金流向、流量和流程正在发生有利于资源配置机制形成和作用的方向转变。虽然在整个市场上庄股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虽然在去年年末大盘股出现了局部上涨过快的局面,但总体上来说,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健康也是最值得肯定的牛市。健康——这是中国股市一年多来的发展主流,必须予以明确认识和充分肯定。
这是一轮最深刻的牛市。与以往的牛市中刻意制造和挖掘题材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轮牛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息息相关,是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与国民经济的整体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联结得最为紧密的牛市。股市运行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相互推动,使得中国股市第一次与国家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建立起了密切的和有机的联系;股市成长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开始得到逐步体现和提升;股市发展既为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又不断地消化了股权分置改革所增加的巨大市场增量,并且反过来成为了市场稳定和市场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特别是,伴随着牛市的发展,市场对大盘股的承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使得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金融股能够在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就在市场上发行上市,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银行业迎接国际资本挑战、提高自身市场化水平的能力和实力,也为整个国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这是一轮最持久的牛市。这一轮的牛市,不是一个简单的炒作过程,而是伴随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持久牛市。虽然我并不赞同市场上流行的“黄金十年”的说法,但这一轮的牛市将刷新中国股市以往牛市的所有记录,而成为中国股市在新千年中持续时间最长、发展程度最深、影响最为深远的超级大牛市,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影响,对中国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对整个社会财富的累积和增加,都会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牛市,并且会以辉煌的记录载入中国股市与中国改革的史册。
市场发展的三重空间
从本质上说,这一轮的牛市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三大现象。一是货币现象。货币现象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最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股市牛市进一步深化的最主要动力。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最综合体现,这种升值对中国股市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传导效应,就是中国股市中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全面重估和整体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因而股市的走牛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不结束,股市的牛市进程就不会逆转。这是中国股市的牛市趋势能够得以长期延续的一个基本原因和重要保证。二是制度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股市所带来的巨大的制度变迁必然会在市场运行中反映出来,使得市场运行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空间。全流通的市场自发地形成了对行政命令的抗逆机制,使得中国股市开始驶入市场化运行的快车道;全流通的市场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变得现实而有意义,企业家市场的形成和作用将使得上市公司具有更深刻的成长内涵和创新空间,中国股市的发展基石将更加牢固;全流通的市场使得各类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和交流语言,上市公司也将因此而获得更优质的现实资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品质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三是增长现象。在过去28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67%,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最大奇迹。从2001–2006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9万多亿增长到21万多亿,但在2001年以后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股市却与国民经济的总体趋势完全背道而驰,走出了实际跌幅达80%的超级大熊市。国民经济的持续上涨与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得中国股市中储存了巨大的被长期压抑的无限能量,一旦这种能量得以释放,就会像火山爆发,其能量与热量的释放与扩散就都难以想象。这三个方面因素的交织作用与叠加效应,不仅是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主要原因,也将是中国股市进一步走向更大牛市的现实源泉。
与牛市形成的三大现象相对应,中国股市在演进中也会从三个方面逐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是因人民币升值而打开的市场空间。在我看来,人民币升值至少还会延续2—3年的过程,其升值幅度至少还会有15%的空间。按照国际市场上本币升值与股市的联动关系,那么在中国股市上,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股市进入长期的上涨轨道,股市攀升也会达到一个可观的幅度。
二是股权分置改革而拓展的制度空间。如果说,在2006年,市场是因为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而启动了股价攀升的枢纽的话,那么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和整体上市的效应将会是中国股市继续其牛市轨迹的主要动力源泉。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只能采取市价激励的方式,这就为股价的向上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托;由于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转变使得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指向,因而大股东就有动力也有能力把最优质的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从而形成公司股价与经营业绩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进而使得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制度空间与发展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拓展。
三是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而带来的增长空间。由于在过去的长时期中,中国股市处于严重的畸形状态,就使得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成长出现反向变化,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遭到破坏,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亏损累累。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最重大变化,是市场运行与国家的汇率走势、货币政策和发展趋向真正建立起了内在的和有机的联系,使得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开始真正分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将给上市公司提供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再加上上市公司所得税税率的大幅降低,这将使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有条件对投资者提供更丰厚的回报,并且会使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市场运行的三重警示
如果说,中国股市的长期牛市会给投资者提供获得收益的巨大机会的话,那么要把投资机会转化成投资收益,还需要对市场有更为深刻的把握和更加长远的眼光。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看,牛市发展初期的齐涨齐跌局面将逐步结束,市场运行与市场监管都将面临着更为复杂也更难把握的新的阶段。
市场走势的三重警示。2007年的中国股市,将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一是市场的波动幅度与波动频率都将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选股难度的增加和投资风险的放大。二是市场的“二八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宠儿”会进一步受宠,“弃儿”会进一步被弃,对于那些业绩不佳从而得不到机构关注而非流通股转换而来的流通股又面临集中上市的个股来说,其价值中枢的下移空间很可能会高于上涨空间。三是板块效应会逐步递减,题材效应会成为主流。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题材、股权激励的题材和整体上市的题材将会在市场上产生广泛而持续的扩散效应,成为新一年中国股市的发展主流。
市场发展的三重警示。市场走势的长期看好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的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牛市中,必须对市场运行中的趋势性因素与偶发性因素保持必要的认识和充分的警惕。在我看来,这一轮牛市的结束,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出现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出现逆差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缓甚至停止;二是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拐点,从高速成长转变为中速成长或低速成长;三是国际股市出现转折性暴跌,引发香港股市和H股出现连锁性反应从而给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出现,都会是这一轮牛市的转市信号,在这些因素没有出现时,市场的牛市进程就会延续而不会反转。
市场监管的三重警示。2007年,市场的发展将对管理层的智慧与能力构成考验。如果说,2006年的牛市博得的是满堂喝彩的话,那么,在2007年,有关各方会不会对牛市的评价由正面转向负面,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警示的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认为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点:
一是,牛市的形成和深化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最主要成果,也是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经济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一个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趋势背道而驰、让投资者血流成河的市场既不应成为中国股市的常态,更不能成为中国股市的标志。这一轮的牛市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在付出巨大代价和惨重牺牲换来的,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还远没有完成,如果牛市的进程不能延续,那么股改就会半途而废,股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就会付诸东流。
二是,买者自负原则是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也是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股票市场是一种激情大于理智、矫枉必然过正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出现一些过热、过头的现象不足为奇,不能以此为依据,对市场做出不正确、不正当的甚至不正常反应,也不能让“政策市”或“政策市”的变种卷土重来,更不能把新股发行当作调控股市的筹码,对股市运行进行超经济的行政干预。必须看到,在全流通的市场上,市场本身会形成对过激和过头行为的矫正机制,管理层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越俎代疱,去做本来就不可为实际上也不能为的事情。
三是,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和作用是中国股市的发展主题,也是政府与管理层在牛市中需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演绎的重大课题。也就是说,在市场的发展中,政府与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股价指数的变化,而应是机制的形成与作用。离开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这一主题和课题,市场监管就会出现走偏和变形,曾经让整个市场付出惨重代价的股权分置改革也会因此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与积极意义。

2016大牛股,2007年股市大牛市

本轮A股牛市会是“史诗级”的大牛市吗?

我不认为本轮A股牛市会是史诗级的大牛市,但我相信这波牛市涨幅不会太小,同比2007年的大牛市肯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前A股根本还达不到史诗级的大牛市条件。

A股真正想要走出史诗级的大牛市时机还不成熟,只有等A股什么时候成熟起来,完善好各项股市制度,从融资市场转为投资市场,从投机市场转为价值投资等,A股才会真正迎来史诗级的大牛市,最起码目前A股还不行。

什么是史诗级的大牛市?

所谓史诗级的大牛市就是指历史非常稀少的行情,比如大盘涨幅非常大,牛市时间非常长,个股涨幅也是非常大等等。

而且这些涨幅同比A股历史任何一轮牛市都具有特别突出的特征,只有符合以下这四点的才能称为史诗级大牛市:

其一:大盘出现暴涨,涨幅惊人

其二:个股出现暴涨,妖股众多

其三:牛市运行的周期特别长

其四:完全超越A股历史牛市战绩

按此进行分析,如果本轮A股行情能走出以上四大优势的牛市,就可以认定为本轮A股称为史诗级的大牛市。

本轮牛市真会走出史诗级的大牛市吗?

下面我们以A股历史2007年大牛市进行分析,与本轮牛市的情况,两轮牛市进行结合分析对比,大胆预测会不会真的出现史诗级牛市。

首先回归一下历史2007年大牛市的具体情况:

大盘涨幅:998点为起点,6124点为终点,整一轮牛市涨幅为613%,总体翻了6倍多。

个股涨幅:2007年整个市场个股全线暴涨,个股平均翻了几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证券,证券指数总体涨了24倍,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赚钱。

牛市时间:2005年7月份牛市开始,2007年10月份牛市结束,整一轮牛市运行了2年零3个月时间。

是否创历史记录:截止目前2007年在A股就是被称为史诗级的大牛市,创了6124点历史新高至今还未突破。

以上就是根据2007年大牛市的实际行情总结出来的,2007年这一轮牛市确实是A股史诗级的牛市。

但本轮A股牛市也不会这么简单的,在多方面一定会超越2007年大牛市,最起码本轮牛市会超过两点:

第一,牛市运行时间会超越2007年,本轮牛市已经运行两年时间了,还是在底部运行,未来2年时间还会继续走牛市的,所以本轮牛市周期会成为史诗级的牛市。

第二,本轮牛市的高点一定会超过2007年高点,意思就是本轮A股牛市的高点绝对会在6124点之上,乐观一些的话可能上万点。

所以根据本轮A股牛市的最新情况,唯独不能走史诗级的就是大盘涨幅和个股涨幅不会超越2007年大牛市,这就是为什么本轮牛市不能称为史诗级大牛市的真正原因。

如果按照2007年大盘涨幅613%的话,本轮牛市大盘起点是2440点,再度翻6.13倍大盘都要上1.5万点了,这个点位目前是不敢想象的。

其次就是个股涨幅,同样以券商为例,按照当下各大券商股来推算,就是把证券股推高几倍都已经高泡沫了,又怎么可能会涨出24倍涨幅呢?

综合以上分析,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本轮A股牛市是一轮大牛市,但绝对不会成为史诗级的大牛市,但一定会成为A股有纪念意义的大牛市,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一起见证本轮A股大牛市的惊人行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2016大牛股,2007年股市大牛市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