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分析,量化选股预警系统

如果说A股市场是个“江湖”,那么每位成功的基金经理都会手握至少一把“可心”的“兵器”——看家的投资本领。

于鹏

于鹏手中的“兵器”与众不同:他的策略形似量化而非量化,神似主动选股而又不止于此;他的投资体系既立足于通过主动选股获取超额收益(alpha),同时也会对组合的表现和回撤做严密监控、量化调整。

这便是于鹏一手打造的利器:主动量化策略。融汇主动选股与量化手段于一炉,与A股市场现有的主流策略都不相同。

既有“重器”在手,何愁不能战而胜之?2021年9月,在《中国证券报》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中,于鹏管理的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获得“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奖项。此外,于鹏管理的富国研究量化精选在过去三年斩获了222.77%的收益率,同类排名为75/480,获海通三年五星评级(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截至2021年10月29日)。近两年、近一年也表现亮眼,均跻身行业前列。

注:富国研究量化精选同类排名、评级数据来自海通证券,同类类别为主动混合开放型-强股混合型,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1年10月29日;富国研究量化精选(成立于2017年11月24日,于鹏同日起任基金经理)各个完整会计年度(2018-2020)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5% 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5%)收益率分别为-26.11%(-19.42%)、46.33%(26.22%)、86.77%(20.27%),2021年上半年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89%(1.99%),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于鹏目前在管产品包括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富国研究量化精选,依据海通证券评级三级分类不属同类,故不列示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相关业绩。

表面看似“小众”,实际效果不俗。主动量化策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方法?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回看一番于鹏的从业经历。

从初出茅庐到发展成熟

一位基金经理的精进之路

于鹏的投资思想源起于伦敦,这个欧洲的对冲基金大本营。

2012年,于鹏在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公司千禧年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工作。在那里,他深刻地感受到不同策略的能量、威力和破坏性。

千禧年基金内部实施母子基金制度,数百只子基金团队各自独立工作,并接受母基金的考核和资本分配,而分配的依据都是量化指标。这个机制导致所有的基金管理小组都不敢懈怠,小组成员们必须日以继夜地打磨和创新组合策略,才能维持团队的竞争优势。于鹏所在团队亦是如此,团队成员在全球三地驻扎,每天接力棒式地24小时执行交易策略。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竞争氛围里,根据于鹏的观察,并不是业绩“最彪悍”的投资小组“活”得最好:“我经常看到有些团队收益在一个阶段特别冒尖,表现特别突出,接着几个月后组合业绩被逆转,最后整个团队都消失了。”

所以在千禧年,他养成了一个重要的认知:从长期来说,收益最大的对手是波动。“资管行业一定是长跑,而长跑者一定要把风控看得很重!”

怎么把风险控制好呢?

不做有风险的投资当然是最保险的,但这也消灭了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

于鹏的做法是:分散、监控、主动选股与量化投资相融合、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规避过热。

分散

“组合收益的来源一定分散,持仓也一定要分散。要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做风险分散,这是让收益相对稳定、长期的重要做法。”

——于鹏

于鹏认为,一个组合比较好的收益模式,应该是从许多个股票上获取点点滴滴的超额收益,而不是押注一两个行业。

所以,即便是做主动的权益投资,他的基金组合也会保持上百只左右的持仓个股。其中,前十大个股大约占20%的仓位(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仅代表过往特定区间仓位情况,不预示未来);备选股票池里还有300~400家公司,涵盖各行业、各种风格的资产。

这个配置数量,明显多于大多数主动权益投资经理。

监控

于鹏特别强调对组合做多维度的监控,而且是持续的监控、高频率的监控。

他可以“信手拈来”道出自己组合的各种“特征”数据,比如:组合的平均估值、风格特点、近期波动水平、配置的各子行业在历史上的估值区间,以及下一步的调整需求。

对组合的“严密监控”、“360度监控”,让于鹏对于风险的识别十分敏锐。

比如,去年年初以来,消费龙头股表现持续超预期,引发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高。一方面,在高增速和高估值下,基本面担忧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另一方面,消费大白马们涨势如虹,造就火热行情,不免惹人驻足。直至今年上半年,消费板块集体出现巨大回撤后,不少机构才“敢”调仓。

但于鹏不是这样的。在风控指标的监测下,他认为:消费龙头股的各方面指标在去年全年都是“尚可”的,真正的“风险信号”在今年年初才开始不断出现。所以,他也是在今年年初才把相对较重仓持有的消费品股逐步卖出,更换进来各方面更加理想的新能源和金融股。(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仅代表特定时点操作,不预示未来)

这个操作在事后看,是相当准确的。

融合

所谓“融合”,是指主动管理模式和因子量化工具相互辅助,也是基本面选股和量化投资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2013年后,于鹏从海外回到中国市场,加盟富二家的主动权益团队。最初,他立足于内地股指期货等新兴品种,做着最擅长的大类资产投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他较早地启动了人工智能投资的研究和实战;但很快他发现,在A股市场上,最容易获取超额收益的方法,当属主动选股。

“A股市场仍然符合新兴市场的特点,成长性好的股票通常也享受更高一些的估值,这对主动选股是非常有利的。”

——于鹏

历经大浪淘沙,于鹏在近几年形成了以基本面选股为基石、以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工具的投资方法——主动量化策略。

概括地说,这个策略的双“足”同时立在主动选股和量化投资两个基点上:

主动选股的“足”站在富国基金强大的主动研究团队的肩膀上,通过持续积累投资认知来完成

量化投资的 “足”则站在海外先进的配置理念上,综合运用数量化手段、机器学习、AI投资,从而做出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

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淘选形成了独特的alpha收益挖掘模式。

从体系进化的过程上看,于鹏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的成长过程:以基本面优选出的“好料”为矛,以量化为控制风险的盾,在一次次实战中完善投资的方法论和体系。

背靠富国基金有效的行业研究团队,于鹏对于公司的研究深度不断加强,他也着力维护自己长期跟踪的备选股票池。

而且,除了从产业、从财务、从经营层面理解公司外,于鹏还能够运用他手中的量化工具,从数量角度剖析公司。比如:他认为,A股市场的定价上,最值得关注的是盈利质量和成长两个环节。这也是他和研究员最多交流的重点。

此外,于鹏的选股也格外强调宽度和广度。比如,一个行业即便竞争结构特别清晰,他也不会只关注一两个龙头公司,而是会覆盖多一些的公司,使得组合的备选池里有尽量多样化的风格资产。后者的好处是让他在组合搭建上,能够有更多的配置空间。这也是他的基金业绩在过去三年内持续跑在行业前列的原因。

从组合的角度出发

“投资方法的生命力,不仅是选股的Alpha高多少,还包括组合的长期弹性,以及整个风险的控制上。”

——于鹏

于鹏非常强调从组合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组合收益最大的对手是波动,波动会使投资人被迫控制回撤(或者彻底陷入赌博),而后者对长期收益是有害的。

所以,于鹏始终希望通过组合投资,把波动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比如:选股型基金经理,往往会在看好的行业里下重注;但于鹏是强调分散的,通过分散的方法比较广地接纳比较广泛的Alpha,分散进组合里。

再比如:主动选股的基金经理,通常根据行业和公司逻辑,确定增配哪些板块和个股;但于鹏会在研究行业逻辑的同时,对风格做出进一步要求,即希望组合在增配某些行业的同时,估值和市值呈现怎样的特点。

某些板块风险大了,他会在调整行业板块暴露的同时,提出组合平均估值的目标位;机遇来了,他也会同时提出风格上的配置想法。这些都是主动型基金经理不太会关注的维度。

但于鹏强调,在组合的风格配置方面,他的目标不是获得超额收益,而是让组合不要偏离近期的市场主流。

“我觉得要尊重市场规律,我们不是要(通过风格配置)战胜市场,而是希望跟市场风格贴近在一起。”

——于鹏

对于和业绩基准的跟踪误差,他会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控制不是简单地“模仿”指数,而是动态地跟踪结果,并根据跟踪结果来调整组合。

规避过热

尽管大量运用量化工具,但于鹏自认不赚交易的钱,不做高频的交易,他的组合业绩还是主要来自于个股选择——以及对个股选后的组合优化上。

另外,他还强调,在组合配置上,规避过热的东西。

有些行业前景仍然很好,但市场热度“过了”,于鹏也会有所规避。

于鹏强调,这样的优化操作不是基于行业未来的景气度来判断的,而是对市场情绪的跟踪和冷静分析。

他也不希望组合太多仓位待在拥挤或者波动很高的地方,“我自己的组合还是希望在相对比较合适的波动水平上”。

“我们肯定不希望组合太冷,但在过热甚至发烫时也要很警惕。”

——于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资事堂”,富国基金授权改编后发布。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国富论分析,量化选股预警系统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