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商誉减值「A股多年万亿商誉悬顶减值压力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2月24日起至今,包括数知科技、众生药业、金城医药、金卡智能、高伟达、吴通控股等上市公司纷纷披露拟进行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从而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商誉减值造成的上市公司业绩巨亏已经从“黑天鹅”变成了常态化。

从“黑天鹅”到常态化

Wind数据显示,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规模为6511亿元,而2017年时便达到1.31万亿元,即使2019年、2020年并购重组持续下滑,商誉规模也维持在万亿规模以上。

近年来A股市场爆雷频频,在万亿元商誉规模下,商誉减值损失是爆雷集中地带,商誉减值已经从“黑天鹅”变成了常态化。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已有21家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超过10亿元,5家公司损失超20亿元。海航科技(600751.SH)减值损失超过88亿元居首,*ST数知(300038.SZ)减值损失超过61亿元位居次席,万达电影、国创高新、豆神教育等公司减值损失均超过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商誉减值损失居前的上市公司,依然集中在以传媒行业为首的文化传媒互联网板块。文化传媒互联网板块也是近年来并购重组高发地。

华鑫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红利下,2013~2015年轻资产为主的文化传媒互联网板块开启跨界重组、外延并购模式,进而外延并购后形成的商誉在2016年增速达到46%,文化传媒板块总商誉在2016~2017年分别为1192亿元、14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20%), 2018~2019年兼并重组后的商业模式逐渐验证,外延并购趋势收缩,文化传媒板块总市值也从2018年的1193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9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18%), 2020年及2021年最新三季报商誉总值分别为827亿元、790亿元。

王志伟表示,对管理层或企业实际控制人而言,企业通过并购实施,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等目的,从而给企业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使高额商誉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然而企业很多时候是在高杠杆的支持下高溢价并购,导致商誉迅速积累。待业绩承诺期一过,标的公司业绩出现下滑,上市公司不得不对当时确认的巨额商誉进行减值。

自救与监管同行

面对商誉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也并不是一味地坐以待毙,或选择继续持有标的,改善经营状况,或选择出售标的,回笼资金,及时止损。而*ST数知选择的便是后者。

*ST数知方面表示,出售已亏损的标的可以使上市公司能够进一步聚集资金资源和管理资源,积极拓展包括新基建、基础设施运营与维护、智慧城市建设等业务,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善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通过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置出,回笼资金可用于偿还相关债务,有效压缩*ST数知有息债务规模,降低财务费用,提升公司偿债能力,改善公司资产质量与财务状况,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将得到增强,为中小股东争取更多利益。

王志伟表示,要想减少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亡羊补牢是不够的。企业在并购前应做好尽职调查,这是降低并购风险的有效保障。这一过程中,应防止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对标的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判,同时,合理预测并购整合后的未来盈利前景,防止业绩承诺目标过高,而无法实现的概率。

除此之外,王志伟建议,采用合理的估值方法和选取最恰当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是防止过高溢价可能导致未来大额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监管层面也在提高对商誉减值的重视程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的规定,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有用的所有重要信息。

针对上市公司不断增加的潜在商誉风险,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就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进行提示。《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明确,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迹象。对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商誉减值「A股多年万亿商誉悬顶减值压力常态化」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