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A股扭转金融返贫现象也是呵护民生提振经济之举

••鹰眼视角•深度硬核•智享财经••

2022年初,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股灾式”的惨烈杀跌。对绝大多数股民来说,市场的“牛熊”转换,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已完成;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成了这场系统性风险的“羔羊”!

大量民间及社会财富人间蒸发,市场对注册制改革“十年慢牛”梦想随之灰飞烟灭;伴随的是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次失望!

尤其需要引起警惕与重视的,是近两年居民家庭财富的急剧缩水;除跑输GDP增速的银行定活期存款、银行保值增值理财产品与利率型国债外;从银行的风险理财类产品,到股票、基金与楼市,居民资产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与退坡。

两年多的疫情,压垮了太多人的生计。生意难做,日子难熬;房住不炒,投资兴业资本,大多惨淡收场;资金入市,也最终落下“辛辛苦苦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结果!

财富缩水、物价上涨、收入下降叠加城乡居民实际承担的家庭债务情况,极可能引发普遍的居民家庭“金融返贫”现象。这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民生,更影响对国家经济决策的信任,改变投资信念与方向。

而“金融返贫”现象,又会极大地收缩民间消费与投资意愿,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活力、影响中国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的经济增长效果。

今天,文章就从维稳股市观点入手,谈谈稳住居民的财富基本盘、稳定国民经济的有生消费力量;进而实现呵护民生、提振内需稳增长的基本看法与观点:

首先,谈谈股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地位

从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与监管态度看,给投资者形成的认识或者说错觉:中国社会更注重偏向于实体经济发展,因为股市并非财富的直接缔造者。

这是有失偏颇的狭隘看法。中国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完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扩产提质增效、推动经营发展功不可没。

对国家的财政税收:2021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39.7%;2022年前两月,证券交易印花税达737亿元,同比增长10.7%;贡献十分突出。

当然,股市更兼具便利社会闲置资本的融通与扩大投资功能的作用。否则,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会搞股市、不必搞股市,就更不会那么急于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了!

近期,有一篇网爆文章。据Tech星球3月18日消息,一篇名为《卖了4套房,创业12年,如今负债1亿,无家可归》的文章在网上火起来。文章就是讲述的是一家知名托育直营连锁品牌的创始人,曾经开了几十家保育园,因为一场疫情,她旗下的几十家直营的保育园陷入停业,各种损失超过7000万,最终面临着公司倒闭、负债一亿的故事。

试想:这家托育直营如果是A股上市公司,就算遭遇一致,其结果必然不同;这就是中国股市带给整个经济社会的作用与独特魅力!

其次,谈谈国家层面出手维稳股市的经济民生意义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各种矛盾聚焦并千头万绪,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一些潜藏的经济、内部民生与社会矛盾。

当下,中国股市开户人数已经超过2亿户,是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经济与社会群体。

我们观察注意到:在“房住不炒”的大的政策环境下,社会与居民闲散资金怀着对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认同、信任与支持,先后投资进入资本市场,成就了国家重点战略的实施与全球疫情期间的经济奇迹。

而在近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股市新股发行不断;同时面临着国家经济层面紧信用的逆周期调节,使市场流动性补充不足;导致资本市场长期滞涨,并形成巨大波动;与外围其它资本市场整体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也与中国经济基本面极不相称。

这一问题虽被市场投资者所广泛诟病,却并未及时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关注。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共振之下,形成市场出现非预期问题。在此期间,大多数投资者手中的财富巨幅缩水;尤其在2022年初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市场形成巨大的虹吸与亏损效应;导致投资者“金融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

股市与楼市,叠加其它风险资产的共振,导致的居民财富缩水;在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压力下,他们很可能更快地返贫。最近的俄乌冲突,导致的物价上涨势头,实际上导致很多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已经出现了生活贫困的状态,更不用说失业的阶层。

这不仅将严重影响民生,也将间接导致并影响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国内消费需求不振,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下降;这明显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国策目标实现。

当下中国的形势,可以说比两年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严峻,需要对这些社会新的情况予以重视与关注。

维稳股市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问题

个人认为,维稳股市“重点在决心与信心,重要在实施与策略,根本在制度与机制,效果在时间与坚持”!

2022年,股市的下跌幅度和惨烈程度,可以与之前历次股灾媲美。究其根源:

从内部看,首先在于新股发行的速度节奏与市场流动性补充的失衡

A股新年开市首日遭遇“开门黑”,毫无疑问是中国移动上市的巨大抽血效应,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让市场及机构“跨年行情”预期被浇灭,A股开启下跌调整模式。

一时间,失去信心的市场,在亏损效应下逐渐失速,让多家私募基金跌至清盘线而被迫被动清盘;公募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而被动卖出,不断地形成资金面与情绪面的负反馈,让新基金屡屡破发;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减弱,逐步失去活力与支撑。

从外围环境来看,美联储加息紧缩预期、俄乌冲突与疫情共振

1月23日,A股三大指数相继跌破年线,悉数进入技术性“熊市”。此后,在内外因素共振影响下,市场更是走出连番杀跌。

最终,叠加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暴涨,全球对输入性通胀风险、经济衰退风险担忧加剧。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缩变化。国内疫情多点发散,令中国最具活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经济活动部分停摆。中美双方对严格监管协调沟通不畅,加重全球中国资产投资者担忧,国际资本趁机恶意做空。这一系列原因,引发A股非理性杀跌的系统性风险。而中概股、港股与A股,更是形成了三地联动、交互影响杀跌的共振现象。

A股大盘从去年12月不再创新高的3708点下跌开始,到本周最低点3023点止;在仅仅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足足跌去了近700点。

这背后受伤严重的,是超过2亿的投资者家庭。当中很多人是一生积累的家庭财富,基本上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大幅蒸发,很多美好的生活期待与愿景变成为泡影。

当下,如果不及时并高度重视这部分社会群体的“金融返贫”现象,及时维稳股市,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与民生的之殇。

中国股市在经历本轮大跌之后,股民与基民形如惊弓之鸟;惊魂未定与失魂落魄。近期,市场问题虽已得到极高重视,但似乎就算到了此时此刻,或许是出于对更大的宏观目标决策考量,市场很多问题仍让决策者们举棋不定。也或许是“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对真正问题、信息与实质的认识,未必完全对称。

这一次,最危险的是股市与房市处于共振阶段。需要高度认识到: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大波动。实际上,这就是一场系统性的金融、经济与民生风险。

希望能让决策者更多看到微观层面的真实东西,在全局的考虑与拿捏时,能全面兼顾。在决策时拿出真招实招、硬招狠招,及时动用工具箱里的工具,维稳金融市场。

这一场股市的下跌的幅度与烈度,很多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再任由股市大盘跌到2800点,除了外资避险抛售、公募赎回、私募清盘、量化止损,A股又将面临一个可怕的新风险:两融杠杆平仓与质押强平,从而加剧市场流动性危机,形成股市崩盘效应。

此时,市场将会出现下一个无人敢接盘的“无人带”,此时再维稳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首先是市场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与信心,恐慌抛盘对任何资金都是一个黑洞。

因此,我们绝不能失去维稳的重要时间窗口。

从A股历史经验看:熊市多暴涨,越涨重心越低;牛市多暴跌,越跌浪形越高。而当下,其实A股刚刚进入“熊市”不久;及时救治,尚有转寰余地。

虽然造成市场当下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有周期性的、有客观性的,也有主观的;但初心都是为国为民、无非是实施过程出现判断与执行偏差。

当下,最重要的是立即采取具体行动。如:尽快成立“金融维稳基金”,对市场进行流动性的干预与支持,果断出手维护包括港股在内的股市,适当放慢某些具有收缩性、抽血性的制度安排,让市场得到喘息。并在一些税收安排上,予以阶段性减免,支持市场流动性的回稳。同时,改变不利于市场稳定的政策,尤其是不利于民心稳定的政策,保护居民的财富不再进一步缩水;还富于民、藏富于民,保障民生。

虽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像美国一样地通过印钞向居民直接发放货币的方式来稳定经济;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确有必要的时候印钞,通过向股市、房市等注入流动性的方式,维稳金融与民生,从而间接扩大与提振内需与消费、稳定经济增长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维稳A股扭转金融返贫现象也是呵护民生提振经济之举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