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谈港股行情,港股医药龙头股一览表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任子青 吴君

港股在创出历史极低估值后,11月份开启一波强劲的快速反弹行情。恒生指数底部反弹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近40%,内房股、互联网、医药等跌幅大的板块反弹剧烈。

港股这波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各大板块还有哪些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毕盛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康宁,美港资本总经理陈龙,东方马拉松投资公司投资经理张晔。

反弹还是反转?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11月以来港股的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是否进入牛市?

张智威:我们认为这次港股上涨,有望开启牛市。背后的逻辑是近期对中国宏观经济以及资本市场冲击最大的几个因素陆续出现转机,如房地产政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高效以及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等。我们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资产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王康宁:从本轮反弹前港股极低的估值水平、极度悲观的市场情绪来看,已经具备进入反转的条件。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很高,特别是在全球加息周期没有结束之前、全球经济是否会进入衰退还不明朗的背景下,港股作为国际投资者高度参与的市场,能否顺利进入单边牛市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向下的空间也非常有限。目前,港股的风险收益比非常有吸引力,具有很好的配置价值。

陈龙:港股是反弹而非反转,进入牛市可能言之过早。港股10月份的暴跌是极度猛烈的,境外资本流出,恐慌情绪引发全市场卖出,使得恒生指数抹去了自1997年高点以来的所有涨幅。11月的反弹,由市场超跌后长线资金的抄底行为引发,加上中国一系列稳定经济政策吸引博反弹短线资金加入。这样的上涨在我们看来更属于超跌反弹,而非反转开启牛市。

张可兴:很难判断是反弹还是反转。从资金流动性来看,港股指数的走势更多取决于美联储的加息节奏。目前来看美国加息大概率处在末端,但也不排除明年会进行持续的小幅加息。同时,判断美国的通胀数据会处在偏高的位置,因为逆全球化导致美国商品价格很难下来。另外,港股恒生指数的两大权重板块——互联网、房地产长期还有待观察。

梁辉:港股的估值目前处于历史极低的位置,会吸引一些抄底资金。尤其是在中国防疫政策优化、对房地产刺激加码的大背景下,港股低估值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港股的走势一方面反映了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高度相关;另一方面,也和海外无风险利率紧密相连,海外无风险利率的上行导致港股分母端承压。由于美联储的加息仍在途中,因此这波反弹还面临着一定的流动性压力,是否反转需要进一步观察。

张晔:港股处于近四十年来的极低估值区间内。当前,一些宏观因素都在明显改善。首先,对疫情的处理更加科学,未来经济的发展增速是向上的;再者,最近美国的通胀数据也低于预期,整体通胀水平更稳定,美联储加息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此外,国际局势趋于稳定,中美领导人见面会谈,回到正常沟通的阶段,而且中美资本市场会正常合作运营。压制港股的主要因素都开始好转,很多公司的估值从极低状态回到正常水平。

看好底部投资机会

私募加仓港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本轮反弹当中,你们有无参与港股投资和操作?

陈龙:今年我们一直重仓配置港股优质公司,在10月暴跌中,在保持原有仓位不动的同时,进行了最大能力的加仓,也进行了一部分底部调仓。加仓和调仓的操作,增厚了收益。

张可兴:我们在底部小幅加仓,主要方向是互联网、医药以及物业服务和相关行业。不过,短期来看,我认为互联网和房地产等相关板块依然是阶段性的投资。

梁辉:我们在五六月便逐渐买入一些基本面平稳、估值便宜的内房股,在较长的时间内是比较抗跌的,后来随着港股的调整逐渐减仓。在前段时间的下跌中,海外投资者对港股进行了一定的减配,市场反弹后这一过程基本告一段落。我们也注意到,港股逐渐从周期性市场进入到一个具有较大波动性的市场,投资体验逊于A股。

王康宁:在本轮反弹之前我们已经通过精选个股的方式重仓港股,最大配置在医疗保健行业,也为组合创造了可观的收益。我们的投资策略以自下而上、长期持股为主,在本轮反弹中依然是以静制动,少做多看,保持在港股的长期投资布局。

张晔:我们增持了港股的科技龙头、生物医药龙头和高分红类的资源公司。今年港股的下跌幅度远高于其他市场。现阶段恒指2022年预测市盈率不到10倍,从股债对比角度来看,恒指市盈率倒数与10年期国债、美债收益率的差值目前依旧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这都说明港股当前处于绝对的底部区间。

今年以来港股剧烈调整,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疲软叠加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尤其是最近半年,悲观情绪下的外资短期的加速流出,与企业的基本面无关。港股现在有系统性机会,有一批中国顶级的科技和生物医药公司,估值便宜,而且不少公司有很高的分红率,本身流动性也很高,有很好的现金流和竞争优势。

普遍看好医药板块

内房股要识别运营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港股内房股、互联网科技、医药成为本轮反弹急先锋,如何看待这几个板块当前投资价值?

王康宁:我们高度看好医药健康行业。中国医药行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赛道,所以,在去年行业情绪低迷的时候,我们逆向增加了对医药健康行业的配置。

当前互联网科技行业面临一个瓶颈,由于上网人群渗透率已然饱和,互联网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这就需要下一轮互联网技术创新,每一轮技术创新从产生到商业应用都要经历一段潜伏期然后再爆发,被快速推广。现阶段,我们会密切关注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创新前沿动向,会重点关注创新公司。

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行业整体去产能的压力。目前已经看到一些地产公司退出,这有利于行业供给侧改革,但出清将是一个漫长过程,后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地产公司退出市场,这也是内房股估值普遍承压的原因。那些竞争优势突出、财务风格稳健的地产公司有望在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增加市场份额,度过行业低谷期。

张晔:看好互联网和医药行业,内房股还是要做区分,有些高杠杆的民营企业虽然静态估值很低,但依然有较大的运营风险。

港股的龙头公司,如互联网、创新药龙头公司,目前整体处于底部的位置。港股互联网板块估值底大概率已现。头部互联网平台流量、人才优势依然明显,即使有反垄断等监管,护城河依然深。医药领域也有很多机会,如CRO龙头和创新药龙头,未来几年的收入利润依然能保持高增长,而且估值远远低于A股的同类公司。

张可兴:房地产从大的行业周期来看处在下行通道,未来房地产的托底作用还是存在,可能到明年下半年会有一定的数据转好,但只能定性为托底,没有大机会。

对于互联网板块,我们目前判断依然是阶段性投资,需要看政策的变化,增长空间不大,增速也不会太快。

医药板块符合未来五年的政策方向,业绩方面也获得比较好的修复,值得长期关注,但没有核心技术和壁垒的公司还是会面临集采风险。

张智威:我们相对看好以下板块:一是消费行业,看好的逻辑是疫情管控政策有所转变,经济经营活动逐渐正常化,尤其是一些线下消费,明年可能逐步走向正常。二是互联网行业,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平台经济等互联网股票估值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与机会,同时,平台经济迎来政策性拐点。三是房地产板块。房地产板块近期反弹比较多,是因为政策有明显的变化,但房地产市场需求还比较弱,销售何时能够走强还需要观察。

此外,也看好医药、金融板块,未来几年还持续看好新能源和自主创新相关板块。

梁辉:港股内房股在利好刺激下大幅反弹,类似于一种虚值期权,但实际价值很难确定。互联网板块和内房板块有类似之处,中长期增速不高,短期虽然有估值修复,但中长期看仍有不确定性。

陈龙:港股的内房、互联网、医药三个行业中,极少数优质公司投资价值显而易见。但总体而言,这几个行业已经失去过往的发展势头,对企业个体竞争优势的辨别能力成为投资成功的关键。

大金融板块估值为十年最低

经济回稳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中国基金报记者:金融股是港股的重要板块,银行、保险、券商目前估值也较低,投资前景如何?

张晔:港股大金融板块估值也到了近十年最低位置。随着未来疫情的常态化和美联储加息速度放缓,港股的大金融板块也有很大的机会。

梁辉:港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其风格更偏向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港股金融板块对于基本面边际向好的敏感度较高,并且历史低位的估值也对应着较高的安全边际,当盈利来到上修阶段时弹性也往往更大。

王康宁:从A、H股价差的角度看,银行板块的价差相对较少,所以,港股中银行板块的相对性价比不太突出。保险和券商板块自身都带有明显的顺周期属性,也就是贝塔比较高,所以,在整体股市回暖的情况下,保险、券商板块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有望跑赢市场。

张可兴:这是短期阶段性投资机会。未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来自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以及消费。

陈龙:尽管这几个行业的静态估值非常诱人,但细察其基本面却令人担忧。银行受制于当下较差的资产质量,以及未来市场化决策能力的削弱,对其持保守的投资态度。保险受制于负债端的存量高成本、增量下滑,以及投资端的困境,目前尚看不到基本面的改善。券商的情况好一些,基本面已见底,难以再度恶化,而未来市场可能的活跃将带给券商增收增利,即使维持目前的活跃度,券商的营收净利及分红都是比较稳定的。

看好消费、能源、原材料

及符合政策导向的制造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还看好港股市场哪些板块的投资机会?

王康宁:港股市场中,除了重点看好的医疗保健行业外,还会关注新能源板块的风电运营商和通信运营板块等。在整体市场情绪差的情况下,那些关注度不高、低估值且有稳定现金流的行业或许可以发掘不错的投资机会。

张晔:除了互联网和医药龙头,我们也关注港股的消费龙头,如国内的运动品牌龙头和啤酒龙头,这些公司在疫情严重时期依然有较快的增长,且估值偏低,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些公司的品牌力是不断提升的,未来几年依然能有较高的收益预期。

另外,我们也看好某些资源类的龙头公司,这些传统行业在过去几年的资本开支是不断下降的,而且拥有很强的资源禀赋和竞争壁垒,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些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领域最优质的资产,而且现金流情况极好,每年有很高的分红率。

张可兴:短期阶段性投资机会更关注互联网、房地产、物业等板块。如果按照中长期的布局来看,我更倾向于寻找那些符合二十大报告中政策鼓励的方向,同时也代表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如生物医药、半导体、国防军工和新消费,但港股里这些公司的板块效应不强。

陈龙:我们还看好能源、原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未来十年,世界格局将不同以往,对能源与原材料的争夺会非常激烈。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制造业、服务业的强弱,侧重于人和,而自然资源的强弱基本取决于地利。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向太阳索取能源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依然离不开对金属原材料的大量需求。

梁辉:我们对港股的投资主要还是基于个股层面来考虑,重点寻找经营基本面良好、成长空间突出、具有较深护城河的个股。板块方面,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关注,比较看好一些抗疫相关的医疗细分行业。

港股对流动性变化敏感

跌幅深 反弹力度也更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与A股、美股相比,港股有哪些独特之处或机会?

张智威:港股市场“立足中国、连接全球”,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于A股,港股市场全球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港股市场在机制、文化和监管框架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资本流动高度开放。所以,港股会同时受到A股和海外市场的影响。作为这样一个离岸市场,港股对流动性变化最为敏感,2022年以来美联储接连加息,在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大背景下,港股首当其冲,近期美国加息预期减弱,港股也快速反弹。

王康宁:从估值角度看,与A股、美股相比,港股估值处于绝对偏低位置;从投资者构成来看,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较高;从上市公司组成来看,港股市场以内地上市公司为主,受国内政策及企业发展影响较大;从交易规则来看,港股不设涨跌幅限制以及允许做空,短期波动相对更大;从影响因素来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同时受地缘政治、疫情防控、美债利率飙升、国内经济与政策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压制,也是港股市场的独有特征。当然,大的不确定性也往往意味着大的机会。很多海外投资者由于缺乏第一手的“草根调研”,叠加其资金往往被动流出香港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不顾基本面而被动卖出,这些公司未来可能带来特别的超额收益。

陈龙:港股最大的独特之处是估值在可比的全球成熟市场中最低,不管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虽然港股通已开通多年,但港股市场依然是外资在主导。未来,我们希望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加大投资中国市场,同时,希望尽快优化港股通交易机制,一旦港股通交易机制理顺,中国资本就能取得港股市场的主导权。以上两点是港股市场的最大机会。

张可兴:与A股和美股相比,港股是一个相对边缘化的市场。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港股一定是外溢和稀缺才去买;对于美股投资者来说,同样是因为港股稀缺和便宜。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边缘市场的资金可能是首先要撤回的,单日波动也会很大。港股的稀缺性主要来自互联网板块、物业服务以及运动服饰等国潮新消费,这类标的目前在A股里偏少,这也是港股中比较特别的机会。此外,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和A股的差异也比较大,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绝对主导,同时可以做空,而A股目前以国内资金主导。

张晔:港股属于离岸市场,过去几十年波动率较高,今年下跌幅度特别深,未来的反弹力度也会更大。港股市场中的外资占比相对A股而言更高,同时资金流动便捷,因此,对于宏观因子的反应更为敏感,也代表着港股受流动性影响的风险敞口比A股更大。

梁辉:今年的投资中,我们在港股的布局主要集中于A股和H股同时上市、A股估值较贵而港股很便宜但基本面很好的公司。A股价格可以作为价格锚,即便港股指数调整明显,但个股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

看好长期向上空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港股市场未来的前景如何看?

梁辉:港股比较主流的公司是房地产、互联网、银行等传统的周期性公司,虽然这些公司面临中长期增速低且成长动力不足的问题,甚至还有些房地产公司仍处于挣扎阶段,但中长期来看,港股也会在“稳增长”加码、疫情修复带来的反转以及海外流动性缓和等多重因素中受益。

王康宁:无论港股还是A股,目前影响市场最大的变量就是新冠疫情的进展。如果疫情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生产活动能稳定地恢复,内需稳步增长,那么,在2023年全球经济大概率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将是少有的增量市场,中国股市也有望走出独立的牛市行情。港股市场受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流影响更大,在中国经济恢复的同时叠加海外投资情绪回暖资金重新流入时,反弹的力度预计也会更强。

张晔:长期来看,香港作为连接内地和全球的金融枢纽,其资本市场肯定会有长期发展空间。港股中有大量国内的科技龙头和生物医药龙头,未来这些行业会快速发展,目前是比较好的投资时点。未来,港股中的南下资金和内地基金的占比肯定会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升整体市场的稳定性。

张可兴:短期来看,港股受益于估值极低情况下的修复,互联网、物业服务、新消费等前期跌幅巨大的板块近期迎来快速反弹。中长期来看,港股指数层面依然是震荡的结构性行情。在结构性行情中,依然会有不少10倍股,因为很多股票已跌至“白菜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私募基金谈港股行情,港股医药龙头股一览表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