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成菜狗的基金还能满血复活吗

菜狗是不是很菜我不知道,但基金的收益率现在确实很菜。自元旦后,基金似乎开启了崩盘模式,一路跌跌不休,基本上把前两年的收益都搭了进去,跌麻了。

那么基金还能满血复活吗?问这话其实就是问股市是否还能涨回去,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啥时候反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毕竟我们依旧处于一个经济不断上升的环境。至于需要忍耐多久,谁也不知道。不过当我们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周期,心态就比较扛揍了。

现在让我们来马后炮的分析一下,为何今年基金会跌得如此厉害。基金跌就意味着股市跌,这里谈的基金一般都指股票基金,债基不在讨论范围内。股市其实也不是今年才开始跌的,从去年(2021年)就已经开始进入了下行通道。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2020年疫情的时候,我们一整年都是在为了保命而隔离,很多中小企业都倒闭了,GDP增速降到2%左右,也就是说经济不太好,但股市却涨幅明显。很显然,放水后有一大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当然也有些违规流入房地产的。

之前不是出现深圳的别墅红红火火,很多人排着队去买着场景吗?动辄一千万以上的别墅跟买白菜似的,不禁让人惊叹国内的富豪是真的多,这也是大放水环境下奇特的现象之一,有钱人当然不是直接拿着现金去买房,而是用自己的信用去银行贷款,对他们来说利率便宜嘛不借白不借。

疯狂的场景不止一处,很多压住赛道的基金净值都翻了好几倍,前期蛰伏的基民们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这可是真正的“睡后收入”啊,甭提多高兴了。表现好的那些基金经理也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名利双收,甚至还有基民给他们成立后援会,饭圈那一套都搞出来了。刚进入资本市场的“韭零后”们还是很单纯的,你为我赚到了钱,我就会把你捧上天,爱你毫不掩饰。

这么激动,基民们大多数都挣到大钱了?当然不是,挣大钱的只有极少数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就挣个几千块,一来刚出社会的年轻人积蓄不多,二来普通人都是后知后觉者,基金大幅度涨起来了才火遍全网,很多人是看到热搜才投进去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上的是末班车。

正如巴菲特所言,在所有人贪婪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感觉恐惧,但这种反人性的自律根本不适合普罗大众,现实更多的是环境塑造人,当你处于一个集体亢奋的环境,很难不受影响。因此,很多人都在这场盛宴中加大了筹码,期待着实现一夜暴富,然后潇洒地辞掉眼前这份糟心的工作。

结果我们都晓得了,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股市在2021年的时候开始掉头,而且一掉就是慢慢熊途。这一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热钱太多,市场就容易产生投机,这违背了放水的初衷,接下来毫无疑问的就是去杠杆。为了消除系统风险,需要同时对两大经济支柱开刀,并加大监管力度。没错,这两个经济引擎就是房地产和互联网。

不管不知道,一管吓一跳,我们以为房地产商卖房靠的是刚需,互联网靠的是科技,没想到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行业的尽头是金融,毫无疑问,这两个行业都过度金融化了。

在线教育在疫情期间非常火爆,可背后站着的是华尔街资本,想想都细思极恐,教育产业化趋势下企业是逐利的,无序的行业发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被收拾也就不足为奇了。

互联网金融的循环贷模式把资金的杠杆拉到了无限大,这些钱都是从银行拿来的,互联网企业付出的初始成本极小,但由于掌握着流量渠道而处于强势地位,收益五五分却把风险给转移了。

这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但一旦出现什么纰漏,大银行还能顶得住,中小银行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而这些银行背后的储户都是一个个风险承受能力弱的百姓。就算互联网企业有大数据分析、风控很强,但从宏观角度来看,把金融命脉系于一个行业本身风险就很大,这个险绝不可冒。

人们对房地产商的认知存在着偏差,以为搞房地产的就是盖房子卖房子的活儿。其实不是,盖房子的是建筑公司干的,卖房子是房产中介干的,当然房地产商也会自个卖房,但主要工作是搞项目,他们是真正的操盘手。

项目是怎么搞的?首先项目的启动资金非常大,所以必然需要银行贷款,把钱借出来后就去买地,紧接着找建筑公司盖楼,同时进行着项目策划、营销以及联系房产中介等,待楼盘一建成就立刻把它卖出去,快速回笼资金,还银行钱后剩余的就是自己的。

这一过程非常的“短平快”,也是这个行业暴利的根源,是不是有点像空手套白狼?房地产本来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严重依赖于银行贷款,玩到最后都是金融运作。

而且,这只是常规的操作,大的房地产商在这些环节的中间还能从各方要钱。比如说,你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能给你更低的贷款利率,这就是为何大佬们平时说话云淡风轻,一旦涉及到房企规模的排行榜就争得面红耳赤的原因,这与面子无关,与里子有关。

比如说,规模大的房企在行业上下游都很强势,你可以让建材公司先给材料、让建筑公司先干活、让房产中介先卖房等等,这个账期拖一两个月根本不成问题;面对消费者你也能卖楼花,楼花就是期货,房子还没建成就先卖给你,价格可以低些,先把资金回笼了再说;

房地产不是暴利嘛,你还可以搞一个理财产品,让利益相关方进行购买,有钱一起赚,当然了风险也一起担。买房产商这种理财产品的有建材公司、建筑公司、企业高管以及普通员工等等,光景好的时候确实很赚,但光景不好的时候也强制你购买,作为风险承受能力最弱的员工就很惨了,打一份工还欠一屁股债,有些人还把亲朋好友拉下拉水了,出事后搞到身败名裂。

恒大就是这么搞的,前前后后欠了2万亿。本来国家就三令五申“住房不炒”,许老板还想着逆势扩张,这都是对经验与规模的迷信啊,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大而不倒。“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后,这些高负债的房企一下子就现出了原形。

两大经济引擎同时被修理,传导至股市这里就是中概股腰斩、赛道基金被打趴,基金经理也跌落神坛,人们又回归到了银行储蓄中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成了当前经济的主要结症,在一部分人看来,经济增速的回落无疑相当于“滞胀”。

既然2021年A股不停地在跌,为何基金总体收益上没有亏得像现在这么惨烈?那是因为美联储去年还在放水,美股还在涨,对冲了一部分损失,所以很多人去年的收益率是平的,不亏也不赚,甚至还有略微盈利。

现在不一样了,美联储也开始加息了,加息就意味着市场融资成本在提高,这个时候投资者会纷纷抛售风险资产。

美联储大放水的时候,利率低和公司业绩高使得美股欣欣向荣。大部分机构都借钱买入股票,一些大公司也在不断地回购股票,这是美股牛市动力之一,美国政府发钱给美国的民众,他们拿到钱后或去消费或去投资,消费的话会助长企业业绩提升,投资的话也可以推高股市,这是动力之二。

一旦加息就不一样,股市的资金会被抽走,企业的业绩也会下滑,这种福有双至、祸不单行的现象就是投资者口中的“戴维斯双击”。

基准利率上升导致市场上的资金被抽回,这个容易理解,但企业业绩为何会跟着下滑呢?这个理解起来也不难,一是看成本,二是看收入。我们都知道美元放水是从银行把钱借出去,但经济不好的时候,这些钱不单单是流入股市的,当股市被炒得太高,聪明的钱就会撤出来去炒期货。

期货就是大宗商品,可以是房地产也可以是企业原料,原材料价格上涨了企业成本就会上升,再加上美国政府给百姓发钱导致他们迟迟不回来上班,人力成本也跟着上涨,传递到消费端就是前所未有的高通胀,因为这些成本都会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政府虽然给老百姓发钱了,但相比于机构从银行贷出来炒作的资金,这点钱根本不够花,所以支撑不了企业的营收增长。成本高收入下降,你觉得业绩还能好吗?

所以到了今年,美股也跟着崩了,再加上俄乌战争这种地缘政治冲突,大宗商品期货还会继续上涨。商品牛,对应着股市就是熊,这是颠扑不破的规律。

全世界的经济增长主要看中美,大A股还没探底,美股就撑不住了,基金一时之间看来是很难反弹了。不过也无需过于担忧,这玩意儿长期都是看涨的,我们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耐心,只要不出局,总有一天市场会教会你什么叫做真正的长期主义。

全文完,喜欢的随手点个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跌成菜狗的基金还能满血复活吗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