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效应,股市跷跷板效应

进入11月之后,债券基金业绩出现小幅回撤。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中证债券基金指数11月(截至22日)跌幅为0.46%,期间最大回撤为0.65%。该指数涵盖中证开放式基金指数样本中的所有债券型基金,共计4357只。

若对指数样本做进一步考察,则同期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0.46%)的债券基金有2608只,低于-1%的有603只,低于-2%的有48只,低于-3%的有22只,低于-5%的有10只,甚至有1只低于-9%。

关于导致业绩出现回撤的因素,市场已有充分议论,此处不做赘述。至于回撤会否持续,亦可通过历史数据做大体乐观的预判:2011年5月至9月,中证债券基金指数曾调整5个月之久,跌幅达到5.68%;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曾调整4个月之久,跌幅为2.91%;2015年6月曾在一个月内下跌2.31%,2022年5月至6月亦调整了两个月之久,跌幅为1.15%。但是,这些失地最终都被收复,进而获得正收益。

一红六绿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主要持有七大券种,期末持仓市值14.71万亿元,占到公募基金资产净值(26.07万亿元)的56.43%。在七大券种中,公募基金持仓最重的是金融债,其次是同业存单、中期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国债及可转换债券。就11月(截至22日)而言,该七大权重的市场表现可概括为“一红六绿”——除可转换债券外,其余六个券种都录得不同程度回撤。

先看国债。截至三季度末,在公募基金所持市值合计14.71万亿元的债券资产中,国债(市值合计5021亿元)占比仅有3.41%。

尽管国债只是公募基金配置的第六大券种,但至少有1406只公募基金(仅计主基金,下同)将债券仓位中的五成以上配置了国债,至少有219只公募基金国债持仓市值超过5亿元。在2800只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中,将五成以上资产投向国债的有71只,将两成以上资产投向国债的有240只。

截至11月22日,中证国债指数月内跌幅为0.95%,最大跌幅曾经达到1.09%(11月16日)。在149只成份债券中,同期跌幅超过2%的有16只,跌幅在1%至2%的有21只。

上述国债在不同程度上被公募基金持有。以“21附息国债14”(月内跌幅2.87%)为例,三季度末被24只公募基金重仓持有,其中华商瑞鑫定开债基甚至将45.59%的资产投向这只标的,其持有的第二大债券“22附息国债08”月内亦下跌2.29%。

历史上,国债指数最长调整时间是5个月,发生在2020年5月至9月,累计跌幅为3.52%。

再看金融债。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三季度末至少有7000只公募基金配置了金融债,持仓市值合计6.05万亿元,占到所持债券总市值(14.71万亿元)的41.16%。截至11月22日,中证金融债指数月内跌幅为0.67%,最大跌幅达到0.96%(11月17日)。

其中,公募持仓较重且跌幅较大的有“16农发05”、“18国开05”等,三季度末持仓市值分别合计704亿元和660亿元,所持债券数量分别占到该债券存量的46.60%和30.57%。这两只债券月内跌幅分别为0.92%和1.03%。

历史上,金融债指数最长调整时间是7个月,即2013年6月至12月,累计跌幅为4.38%。

再看同业存单。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三季度末公募持有的同业存单市值合计3.58万亿元,占到所持债券总市值的24.34%。

截至11月22日,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月内跌幅为0.07%,月内最大跌幅为0.17%(11月17日),在8710只成份债券中,亦不乏跌幅超过1%且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标的。

历史上,同业存单AAA指数仅在2020年6月出现过短期调整,当月跌幅为0.01%。

中期票据方面,公募持仓市值三季度末为1.81万亿元,占到所持债券市值的12.30%。同期公募基金持有的中期票据有1623只,其中11月(截至22日)跌幅超过1%的有340只,超过2%的有17只,跌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22天恒置业MTN002”、“22信达投资MTN001”、“22九龙江MTN001”,跌幅分别为5.61%、5.26%和4.20%,分别被1只、3只和1只公募基金持有。

同期跌幅超过0.50%且公募持仓较重的有“19招商局MTN001”、“22汇金MTN002”、“22华为MTN004”等,三季度末公募持仓市值分别为10.64亿元、10.62亿元,5.64亿元,跌幅分别为0.51%、0.71%和1.16%。

企业短期融资债方面,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为1.17万亿元,占到所持债券市值的7.93%,同期被公募基金持有的标的有374只,持仓市值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22电网CP004”、“22国家管网SCP001”、“22中石油CP001”,分别被19只、10只及10只公募基金持有,11月跌幅(截至22日)分别为0.17%、0.02%、0.18%。

企业债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公募持仓市值为1.12万亿元,占到所持债券总市值的7.61%。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中证企业债指数11月(截至22日)跌幅为0.94%,月内最大跌幅为1.02%(11月18日)。在企业债指数上万只成份债券中,公募基金持仓较多的只有342只,其中11月跌幅超过1%的有35只,其中有7只跌幅超过15%,跌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16临沂城开债”、“PRG丹徒1”、“17建德国资债”,跌幅分别为49.61%、32%、31.85%。

历史上,企业债指数自2005年以来的最长调整时间是4个月,发生过3次,分别在2006年年中、2007年年中及2011年年中。2012年以来,最长调整时间为3个月,发生过两次,即2013年6月至8月、2020年5月至7月。

可转换债券方面,三季度末公募持仓市值为2804亿元,仅占到所持债券市值的1.91%。但是,在公募基金持有的所有券种中,以可转债的覆盖面最高,三季度末被公募持有的可转债有414只,占到上市可转债总数(487只)的85.01%。因股市回暖,该券种在11月(截至22日)上涨了0.27%,不过此前已经连续下跌3个月。

跷跷板效应

那么,在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是否存在“跷跷板效应”?

首先,从整体趋势看,在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中,债券的占比在走高。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在2002年(含)以来的83个季度中,债券资产占比在50%至60%的季度有11个,其中8个发生在2018年四季度之后。在其余72个季度中,债券占比在40%至50%的主要发生在2017年四季度之后、2006年之前。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则是,三季度末债券资产的占比(56.43%)在过去83个季度中可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06年一季度(60.78%),后者也是历史上唯一占比超过60%的季度。

此外,在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中,确实存在某种“跷跷板效应”,即当股市行情走牛时,减配债券、增配股票,反之亦然。

先看最近几个季度的数据。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季度,期末债券资产占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依次为55.16%、53.84%、56.43%,股票资产占比依次为24.39%、25.19%、22.34%,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分别为-10.65%、4.50%和-11.01%。

再看历史数据。

上证指数继2004年下跌15.40%之后,于2005年上半年再度下跌14.65%,不过,自同年下半年开始市场有了转暖迹象:沪市下半年成交金额较上半年增长24.04%,同期上证指数反弹了8.51%。这个趋势在2006年一季度得到持续:上证指数在该季度上涨了11.82%,沪市成交金额则较2005年四季度增长了73.65%。

于是,投资者可以看到,公募基金在2006年二季度大幅下调债券仓位,同时提升股票仓位:期末债券资产在公募资产净值中的占比为39.56%,较一季度末下调了21.22个百分点,股票占比则由27.47%提高到40.05%,上调了12.58个百分点。

然后是长达6个季度的牛市:2006年一季度末至2007年三季度末,上证指数上涨了3.28倍,深证成指上涨了4.36倍。同期债券资产在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中的占比依次由60.78%降至39.56%、38.06%、22.89%、18.20%、10.10%、8.34%,期间总共下调了52.44个百分点。2007年三季度末的8.34%,也成为随后15年共计60个报告期从未跌破的最低纪录。

不过,历史永远不会简单重复。在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末的那轮牛市中,债券资产在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中的占比一直稳定在23%至28%,波动很小。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周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债跷跷板效应,股市跷跷板效应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