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或开始放缓资产购买步伐,美联储总资产趋势

周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恐怕令很多观察者失望了,尤其是高盛。

就在几天前,高盛对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演讲进行了预测,认为美联储会有一个清晰的缩减购买资产规模的计划,9月份发出警告,11月份“正式宣布”。

实际上呢?

一个美国人,学会了打太极。

鲍威尔的讲话,简直鸽派得不能再鸽派了。

尽管7月份认为“今年开始减少资产购买的步伐可能是合适的”,但随着德尔塔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致使包威尔重新评估新进的数据和不断变化的风险!

这句话仿佛在告诉投资者,今年缩减不缩减,还不一定!鲍威尔接着又补了一刀,未来减少资产购买的时间和速度,将无关传达加息时间节点的信号。

鲍威尔这一表态,致使美股继续飙升,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再次刷新历史新高,美元指数大跌,国际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涨,这无疑又推升了通胀。

这让高盛有点脸上挂不住了,之后声称仍坚持“没有改变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可能性的预测”的观点。更加有意思的是,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希望今年尽早开始缩债,没有理由再等下去了”,这无疑是对鲍威尔“硬刚”!

是什么,让鲍威尔的讲话,如此“谨小慎微”?

尽管我们不希望将鲍威尔做出的决策,跟他的处境联系在一起。但有目共睹的一个问题是,在特朗普任期时,多名前美联储主席曾经联名发文,抵制“政客左右美联储决策”,反过来证明,鲍威尔在过去的立场上,“不够强硬”。

而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时间点呢?

8月27日公开消息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顾问正考虑推荐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尽管鲍威尔的任期要到明年的2月份截止,很显然,决定讨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的问题,恐怕已经要提上日程了。

鲍威尔的讲话,意外“鸽派”,是不是有一层在尽自己所能,作秀给“老板”看的意思呢?

当然了,除了这些,鲍威尔也给出了自己“充足”的理由。

抛开疫情外,躲不开的就是通胀问题,鲍威尔给出了他老生常谈的解释—–通胀是暂时的。不过,这一次又进一步阐述了政策“不作为”的原因:不要试图抵消可能是临时性通货膨胀波动,做出政策回应可能弊大于利。

这无疑是鲍威尔为他的“按兵不动”政策,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美国大放水导致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当然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当前来看,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复苏。

那我们不妨试着讨论一下,鲍威尔分析美国通胀的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鲍威尔认为美国缺乏广泛通胀的原因,主要源自于耐用品通胀贡献的1%以及能源价格上涨贡献的0.8%,是不可持续的。

很显然,这两点还是值得探讨的。

所谓的耐用品,鲍威尔指的主要是电器、家具和汽车等,并且“草率”地宣称,除了汽车以外的耐用品通胀正在放缓。

这跟闲闲财经的观察,有点不符。

美联储大放水,直接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尤其是5月份以来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我们假设倘若美联储2021年不宣布进入缩减购买资产预期的话,大商品价格、能源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

所以,以这种逻辑分析,能源、大宗等带来的通胀,至少要维持到2022年上半年,这跟鲍威尔所谓的通胀是暂时的,不符。

而耐用品呢?

电器、家具、汽车,生产的原材料,又跟工业基本金属有关,而汽车又增添了芯片短缺因素,倘若上游基本金属价格没有出现明显回落,中游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进一步传导给下游,美国通胀压力仍将继续。

鲍威尔的观点,显然有点站不住脚。

当然了,也有人给出,鲍威尔这一措辞或许跟避免带来类似2013年的缩减恐慌有关。

真的是这样吗?

闲闲财经认为,这么说,显然是在找借口,因为“丑媳妇早晚也要见公婆的”,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是迟早的事情,你不能因为不宣布相关计划,偷偷地干了,就能减少恐慌了。

而实际情况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央行恐怕大多数都做好了准备,美联储却还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尽管德尔塔病毒传播较为速度,但实际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要比之前的爆发期小得要多。

咱家的观点,实际上跟高盛差不多了,不要光看周五鲍威尔怎么说,因为他可能会随时“变脸”,2021年美联储宣布缩减概率极大。

接下来,投资者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多年的老股民都会知道一个道理,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复制。而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可能要比2013年要小得多。因为2008年我们搞了一个4万亿刺激,这一次却没有。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13年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规模,对股市的影响。

2013年5月22日,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提出缩减购买资产规模,美股引发一波下跌,在之后的8月、9月,道琼斯指数均出现类似的跌幅。

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QE减量正式开始,道琼斯指数出现了7.5%的回调。

而上证指数,在美联储宣布缩减购买资产规模后的2013年5月展开了一轮下跌,6月份历史大底1849出现了!

综上所述,闲闲财经认为,美联储缩减购买资产规模,表层看上去是利空,而实际上对中国经济是利好。

之所以看上去是利空,因为缩减购买资产,会加速热钱回流美国,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一旦央行做好了充足准备,这种影响预计会更加微弱。

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利好就不言而喻了,美联储缩减,势必引发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全球通胀压力锐减,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原材料端依赖较强,本轮催生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侵蚀掉了中国制造企业相当一部分利润。

归根结底,美联储缩减短期是利空,中长期是利好,A股预计在小幅修整之后,真正意义上迎来一波像样的行情。

美联储或开始放缓资产购买步伐,美联储总资产趋势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为什么会影响股市?

简单的说是美国减小购买等于减小货币的投放,鉴于美元是准世界货币,这样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全球的货币供应,股市下跌投资者对未来资金面宽裕程度预期。

2016年7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为其第35个成员国。2018年7月5日,立陶宛正式加入经合组织,成为其第36个成员国。

2020年4月28日,哥伦比亚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成为其第37个成员。2020年5月15日,经合组织宣布正式接受哥斯达黎加为该组织第38位成员国。

发展: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签署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协定,使其成为该组织第31个成员国;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0年5月10日宣布,同意吸收爱沙尼亚、以色列和斯洛文尼亚三国为新成员,使其成员数量增至34个。

智利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南美洲国家,以色列是继土耳其之后第二个加入经合组织的中东国家,爱沙尼亚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前苏联国家,斯洛文尼亚是第一个加入经合组织的前南斯拉夫国家。

美联储或开始放缓资产购买步伐,美联储总资产趋势

美联储缩表意味着什么

美联储缩表意味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缩减资产负债表。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例如,如果你有20万存款,没有其他资产,那么你的总资产是20万元。如果你买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款80万,不考虑利息成本,你的总资产就会增加到100万。也就是说,总资产(100万)=负债(80万)+所有者权益(20万)和扩大美联储的声明(购买债券)是金融危机期间必须采取的措施。现在美国经济已经好转,它应该退出。美联储(Fed)的量化宽松政策多年来一直引领美国股市走高。目前,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目前,美国的负债率高达300%。此时,美联储的表收缩有利于控制美股的节奏。拓展资料1.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弱,逼近90点大关。美联储的表收缩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美元数量,使美元更加昂贵。多年来,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美联储的资产已增至4.5万亿美元。现在主动降低资产规模,有利于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留下更多的应对工具。提高利率和缩表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利器。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已经四次加息,但并没有缩小规模。现在,缩表是对紧缩货币政策的补充。 此外,美联储缩减规模将对中国债券市场、人民币、a股、房地产市场、黄金等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美联储一般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它负责履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美联储的“缩减声明”是指通过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减少市场上相关货币的数量。2.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实施表减政策。 一般来说,缩表就是减少货币流通,让货币升值。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会提高利率,减少资本流通,抑制通货膨胀。在汇率方面,美元将得到支撑,美元将升值。美联储的缩扩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后续发展。 。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收缩表有哪些函数。不同于美联储及其战略对手银行在政策监管市场中的三项传统业务——收取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交易和确定基准利率——其目的不是处置流动性,而是处置资产。前者是一个短期问题,后者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因此,减表是一种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工具。回顾过去几年的历史,你会发现在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已经向经济注入了150多万亿高能量流动性货币资产。因此,美联储收回了战略性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美联储或开始放缓资产购买步伐,美联储总资产趋势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