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泽庆最后的棒棒读书笔记9终

老黄走了,走得很突然。2021年3月9日上午,老黄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2岁。本来计划把这系列的读书笔记再写两篇,老黄的突然离开让我觉得应该对这个系列做一个终结了。

在《最后的棒棒》纪录片中,何苦用自己的视角串联了整个影片的脉络,但他自己却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生活在自力巷53号的居民们,第一主角是他的师傅黄泽庆。

老黄与何苦的关系看起来有些奇怪,名义上是师徒关系,看完纪录片的很多观众却都有一种何苦是在扶贫的感觉。老黄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都是下力的活儿有什么可教的,所以第一个月的收入他还是坚持与何苦平分。

老黄从一开始并不太相信何苦要干的这件事,即使何苦已经入住到自力巷开始了拍摄工作,在最初老黄和自力巷的邻居还是时常在想何苦是不是个骗子,但感觉自己又确实没什么可骗的。在经历了蜜月期,从兵败朝天门后的平静期,再到后来的完全信任,一年的时间两个人留下了很多共同的记忆。

在老黄因病离开自力巷的时候,何苦开始干起了包工头的工作,离开了师傅身为一名棒棒的何苦反而干得风生水起了,这么看老黄这个师傅确实当得差点意思。不过,没有老黄也就没有《最后的棒棒》纪录片的产生,或者说没有当初何苦与老黄的相遇就不会有这部纪录片。老黄教给何苦的绝不仅仅是怎么用肩膀负重更省力这些技术这么简单,而是教会了何苦在很多时候用什么样的技术也不会省力,你自能选择干或不干。一种来自底层劳动人民的无奈与真实是整部纪录片的灵魂,而这一切都是老黄教给何苦的。虽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始终是被动的,学生在主动地观察着所发生的一切。

老黄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也是有故事的一生。在那个不开放的年代,出身成了他最大的障碍,这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改革开放后贫穷又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不是他好吃懒做而是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了,有太多向老黄这样思想不活分的老实人在改革的大潮中找不到方向,辛勤劳动却并不富裕,这也是我国农村与城市不断融合过程中一个典型现象,有人像大石、毛土豪一样依靠思维的转变在城市站住了脚,并且让下一代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也有像老黄和老杭一样一直奋斗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在自己的行业开始走向终结的时候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老杭与老黄一定有更多共同的美好回忆,两个人都性格内敛不善表达,多年一同经历的棒棒生涯见证了他们之间的袍泽之情,五一路口就是他们的阵地,当老杭准备回老家医治一下自己的腿时,一定要等到同样回老家的老黄回来才走,因为五一路已经是他们最后的阵地,决不能被别人趁虚而入。

还记得纪录片中,老黄决定离开自力巷回家养病,不善表达的老杭用最淳朴的言语道别并表达不舍之情,两个人多年的情谊尽在不言中。在何苦同名的书中记载,老黄这次离开就没准备再回来,而跟随老黄多年的木棒,老黄选择送给了老杭,这相当于军人赠枪、武士送刀,他们工作虽然低微却同样拥有自己的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多年来,老黄与老杭一起卖力出汗,一起看着对方变老,一起经历着自己曾经女人的背叛,一起守护着一个不断萎缩的行业,一起对这一切毫无办法。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美好回忆。

在老黄决定彻底离开自力巷的那天晚上,大石、老杭、老甘一起坐在老黄的床上,房间显得有些拥挤,他们并不掌握一些华丽的辞藻,却拥有最真实的情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他们一起共同讨生活的岁月或许就此终结,但这些点滴的记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每个人。

老黄70大寿的这张合影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集体相聚

如今,老黄彻底地离开了,他的去世带走了属于他自己的这份美好回忆,但他却依然活在老杭、大石、老甘的美好回忆中,活在他的徒弟何苦与万千观众的记忆中。

老黄在自己65岁的时候,用自己的真实人生演绎了最真实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现在他不在了,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名字,他叫黄泽庆,重庆江津人,一个用肩膀挑起家庭的人,一个为重庆城市化建设出力多年的人,一个真实的演员。 (全篇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我叫黄泽庆最后的棒棒读书笔记9终

相关文章

评论 (0)